重视新课改重视新课改稳健求高效稳健求高效————0909地理高考复习策略地理高考复习策略湖州市教育科学研究中心周上荣一、新课改的启示学科内容:体系性→专题性案例性问题教学:结论性→过程性(注重地理问题的形成过程)【08年海南卷22】兰州为克服自然条件对种植白兰瓜的不利影响,在原有土地上增铺砂砾层,是白兰瓜的产量、质量显著提高(图7)。说明砂砾层对白兰瓜生长自然条件的改善作用。通过巧设的案例,突出了地理学科的应用价值。采用案例研究的方式。考查学生灵活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答案:砂砾层减少了水分蒸发(3分);白天增温快,夜晚冷却快,增大土壤温差,利于瓜果糖分的积累(4分);可以有效减少(风沙等造成的)土壤养分流失(3分)【08年宁夏卷36】阅读资料,完成下列要求。图5所示地区属于北温带季风气候区。当冷空气缓慢进入并滞留于图中某些地区时,气温下降致使水汽过饱和会产生浓雾,并对人类的生产生活造成影响。(1)甲、乙两段多发浓雾,试说明其原因;两路段中哪一段受浓雾影响频次更多,时间更长,为什么?考查“雾”的学习过程答案:地势比较低(冷空气容易进入)水汽较多(靠近河流)(易产生浓雾)。乙路段乙路段地势较甲路段(更)低平,(离山较远,冷空气更容易进入)接近(开阔)河谷的路段比甲路段更长(水汽较多)二、近几年高考体现的新课程理念1、高考是指向标,它指引着老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突出能力立意的命题思想重视试题新情境的创设→理念………2、高考试题已与新课程的接轨。目前的高考试题以能力立意为核心,通过各种图表考查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分析和处理地理信息的能力,正确表达地理观点的能力等等。从高考试题的材料选择来说,关注人口、资源、环境等人类重大问题,而且这些问题并不是对教材的重新呈现,而是考查学生在新情景、新材料中,运用地理原理去解决新问题。【08年全国Ⅰ卷】产业重心是区城产业产值空间分布的重心。图2示意中国三次产业重心的经、纬度变化(不含台湾、香港、澳门的统计资料)。完成5—7题。5.图中①、②、③线依次代表A.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B.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第一产业C.第一产业、第三产业、第二产业D.第三产业、第一产业、第二产业6.从产业重心的纬度变化看A.三次产业重心均向北移动B.第一产业重心移动最快C.第二产业重心移动最快D.第三产业重心移动最快7.自1985年至2003年,产业重心移动的趋势是A.第二产业向东南B.第二产业向东北C.第一产业向东南D.第三产业向东南高考不断在变化和改革,而且是试图向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挑战。①做再多的试题,碰到原题的概率几乎是零,发现还是对付不了高考,试题总是“出人意料”;②即使是把教材带进考场,开卷考试,分数也不会有太多的提高,发现大多问题无法在书本上找到现成的答案。三、高中地理的“核心”内容和要求1、凸显试题的地理性特征:突出了地理学科的综合性、空间性特点。【2007海南卷第11—12题】图3示意某地的沉积岩层与火成岩体的相互关系。回答11~12题。11.各岩层、岩体的生成时代按由老至新的顺序依次是A.火成岩1、沉积岩1、沉积岩2、火成岩2、沉积岩3B.沉积岩3、火成岩1、火成岩2、沉积岩2、沉积岩1C.沉积岩3、火成岩1、沉积岩2、火成岩2、沉积岩1D.沉积岩3、沉积岩2、火成岩1、火成岩2、沉积岩12、注重学科主干知识:注重地理学科主干知识的考查,不过分强调知识的覆盖面,而是有所选择地体现重点知识的考查。如:08年全国文科综合卷1考点知识分布统计考点知识题号分值地球运动第8、9、10、11题16分地形分析第36题25分水文分析第3题18分人口发展第3、4题8分农业区位分析第2题4分区域地理第1、39题17地理图表判读第5、6、7题12分3、注重方法和能力:通过运用新材料、创设新情景,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重视运用地理图表材料,直接和间接地考查读图能力。【2008宁夏卷第10—11题】溶解氧DO是指溶解于水中的氧的含量,是衡量水质的重要指标。生化需氧量BOD是微生物分解水中的有机物体时需要消耗氧的数量,它用于监测水体有机物的污染状况。图4为某河由M河段至Q河段水中溶解氧和生化需氧量浓度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