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中市第二高级中学2013届语文教学案•诗歌鉴赏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表现手法【学习目标】1、了解诗歌鉴赏中常考的表现手法。2、规范诗歌鉴赏表达技巧的答题步骤。【教学过程】一、知识梳理1、江苏考纲所列的6种表现手法:对比衬托、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化用典故、比兴象征、联想想象。2、另外常考的几种表现手法:动静结合、细节描写、正侧结合、虚实结合、点面结合等等。3、典例回眸(说说下列诗句中所用的表现手法)(1)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用典)(2)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联想)(3)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正衬)(4)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动静结合)(5)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青白在人间。(托物言志)(6)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于嗟鸠兮,无食桑葚。(比兴)二、典题导航1、阅读下面宋诗,然后回答问题。陶者梅尧臣陶尽门前土,屋上无片瓦。寸指不沾泥,鳞鳞居大厦。问:这首诗用了何种表现手法?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答:对比(步骤一)。诗歌把长年辛劳而居室简陋的陶者与不劳而获的统治阶级作对比(步骤二)。表达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同情,以及对不劳而获的统治阶级的愤慨之情。(步骤三)2、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秋思张籍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问:这首诗三四两句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诗人什么感情?答:细节描写。(步骤一)诗人通过对“行人临发又开封”的细小动作的描写(步骤二),表达了对家乡亲人的深切怀念。(步骤三)▲归纳答题步骤:(1)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点)(2)结合诗句阐释为什么是用了这种手法。(析)(3)此手法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评)三、小试牛刀1、(2006年江苏卷)请阅读下面一首词,然后回答问题。鹧鸪天·室人降日①以此奉寄(元)魏初去岁今辰却到家,今年相望又天涯。一春心事闲无处,两鬓秋霜细有华。山接水,水明霞。满林残照见归鸦。何时收拾田园了,儿女团圞夜煮茶?【注】①室人降日,妻子生日。(2)“满林残照见归鸦”一句,在表达技巧上有什么特点?请略加分析。答:这里以鸦归巢与人不能归家对比,运用的是反衬手法。2、(2007年江苏卷)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鹧鸪天·送人辛弃疾唱彻《阳关》泪未干,功名馀事且加餐。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1扬中市第二高级中学2013届语文教学案•诗歌鉴赏今古恨,几千般,只应离合是悲欢?江头未是风波恶,别有人间行路难!(1)“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蕴含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答:翘首远望,依依不舍的惜别之情;路途艰难,祝福平安的关切之情;山高水长,前程迷茫的郁闷之情。借景抒情或寓情于景。四、课后巩固1、(2011年江苏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春日忆李白杜甫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何时一樽酒,重与细论文。【注】庾开府、鲍参军:指庾信、鲍照,均为南北朝时著名诗人。渭北、江东:分别指当时杜甫所在的长安一带与李白所在的长江下游南岸地区。论文:此处指论诗。(2)“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一联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用了何种表现手法?答:表达了双方翘首遥望的思念之情:作者思念友人李白,想象李白也在思念自己。用了借景抒情、寓情于景的表现手法。2、阅读下面的唐诗,然后回答问题。送魏二王昌龄醉别江楼橘柚香,江风引雨入舟凉。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问:此诗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试作简要分析。答:由实而虚(步骤一),实写离别场景后,用一“忆”字,虚构分别后朋友月夜泊舟、梦中听猿情景(步骤二),表现惆怅别情(步骤三)。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