泊船瓜洲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大体理解诗意;背诵并默写古诗。2、领悟诗人思念家乡的思想感情,使学生受到热爱家乡的教育。3、感受诗句的优美,品味诗人用词的精妙,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语感。教学重点:理解诗句意思,体会诗人所表达的真挚感情。教学难点:体会诗的意境。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1、(配乐播放月亮图)同学们,这是什么?(一轮明月高挂夜空)2、谈话:碧空如洗,圆月如盘。在这皎洁的月光下,客居他乡的游子,常常会以明月来吟诗作词,寄托思念之情。此时此刻,看到这圆盘一般的明月,我们也忍不住想吟诵古人思乡的诗句。师: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生:据前所学或收集到的思乡诗句作答(《静夜思》,《游子吟》,《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和《回乡偶书》)师:同学们真会读诗!俗话说,胸有诗书气自华,读诗能陶冶人的情操。今天,我们将一起再来学习宋代诗人王安石写的一首思乡的古诗——泊船瓜洲。板书:泊船瓜洲王安石二、知诗人,解诗题。(1)齐读题目,问:谁来说说题目的意思?(把船停靠在瓜洲的岸边)(2)你了解这首诗的作者吗?指名介绍。(王安石,字介甫,北宋抚州临川人,唐宋八大家之一,著有《临川先生文集》。王安石青少年时代是在父亲身边度过,因此他视南京为地第二故乡。他年轻时,中进士。写这首诗时,正是宋神宗第二次让他任宰相,推行新法。所以他前往上任公务非常繁忙,经常东奔西走实行变革。这首诗是他有一回坐着船沿着长江向西行驶的旅途中写的。(板书:知诗人,解诗题)三、抓字眼,明诗意(一)、熟读古诗。(1)小声朗读,想想该怎样正确流利地朗读诗歌。(2)自己大声试读几遍,再同桌互读评价。(3)指名朗读,师生就重音、停顿、升降调进行评议和正音。全班配乐齐读。(二)理解诗意。同学们打算以什么方法来理解这古诗呢?(学生有的说结合注释与插图,有的说用字典,有的说抓住重点词理解,把句子补充完整。教师及时肯定,并引导学生用乐高教具进行搭建钟山、瓜洲、船,并描述诗中的故事。)(1)小组合作学习,用乐高教具进行搭建钟山、瓜洲、船,并描述诗中的故事。(2)小组代表说说通过搭建,诗中描述了什么故事。(3)教师演示课件,学生根据演示背诵古诗。教师小结四、体验情感1、品词析句。(1)“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理解了诗意只是读懂古诗的第一步,刚才同学们已经感觉到王安石的思乡之情。那你是从诗中哪些词、句可以感受到诗人这种思乡的情绪呢?预设:A.“一水间”,说明相隔很近;“只隔”说明仅仅隔了几座山。诗人联想到家园所在的钟山也只隔几层山了,也不远了。诗句中暗示诗人归心似箭的心情。(幻灯演示地形图)板书:一水间只隔离家不远——归心似箭B.“又”是什么意思?“绿”又是什么意思?点出了春天又一次到来了,描绘了长江南岸的景色之美。“何时”、“还”你又怎样理解?说明诗人多么想回到家乡,思乡之切。板书:又何时离家很久——思乡之切2、体会用词的巧妙据说,“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字,诗人在作诗过程中曾九过多次,最后定稿时才用了“绿”字。试想象,作者可能用过哪些字呢?你觉得用哪个字最好为什么?预设:A.其他文字只表达春风的到来,却没表现春天到来后千里江岸一片新绿的景物变化。春风一吹,把江南的景色变得春意盎然。B.“绿”最能表现春天江南的美丽景色,表现他爱家。C.“绿”字写出了江南岸的一片绿色,写出了颜色的美,表达诗人对家乡的热爱,衬托出诗人思念家乡的感情。D.(配乐播放江南美景图片)出示江南春色的相关诗句,学生吟诵诗句,江南的景色美吗?于是王安石改字的故事传开了,他对字词的推敲是值得我们学习的附:游园不值叶绍翁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绝句(唐)杜甫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江南春【杜牧】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惠崇春江晚景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3、小结:这是一首写景抒情小诗,抒发了诗人眺望江南、思念家园的深切感情。板书:思念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