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糖尿病患者的合理用药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药剂科郑瑶guchengshizhe@gmail.com前言•糖尿病患病率高、患病人数多200820岁以上9.7%201018岁以上11.6%,约1.139亿人•糖尿病控制不容乐观多数患者得不到及时治疗患者糖化血红蛋白达标率低¼达标•控制糖尿病,刻不容缓!•在我国患病人群中,以2型糖尿病为主,2型糖尿病占90.0%以上,1型糖尿病约占5.0%,其他类型糖尿病仅占0.7%;城市妊娠糖尿病的患病率接近5.0%。2型糖尿病患者的三级预防概念•2型糖尿病的一级预防的目标是预防2型糖尿病的发生;•二级预防的目标是在已诊断的2型糖尿病患者中预防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三级预防的目标是减少已发生的糖尿病并发症的进展、降低致残率和死亡率,并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一级预防的策略•高危人群优先干预•在条件允许时,可针对高危人群进行血糖筛查。•强化生活方式干预预防2型糖尿病•药物干预预防2型糖尿病各国指南尚未广泛推荐我国指南不推荐二级预防的策略•血糖控制对新诊断和早期2型糖尿病患者采用严格控制血糖的策略来减少糖尿病并发症发生的风险。•血压控制、血脂控制和阿司匹林的使用建议在没有明显糖尿病血管并发症但具有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的2型糖尿病患者中采取降糖、降压、降脂(主要是降低LDL-C)和应用阿司匹林三级预防的策略•控制血糖强化血糖控制的措施不同人群获益不同血糖控制目标的选择上采用个体化的策略。•血压控制、血脂控制和阿司匹林的使用建议对年龄较大、糖尿病病程较长和已经发生了心血管疾病的2型糖尿病患者,应在个体化血糖控制的基础上采取降压、调脂(主要是降低LDL-C)和应用阿司匹林2型糖尿病的控制2型糖尿病的综合控制目标血糖的控制目标应个体化•病程较短、预期寿命较长、没有并发症、未合并心血管疾病的2型糖尿病患者在不发生低血糖的情况下,尽可能把血糖降低到正常水平。空腹<6.1mmol/L餐后2h<7.8mmol/LHbA1c<6%。•而儿童、老年人、有频发低血糖倾向、预期寿命较短以及合并心血管疾病或严重的急、慢性疾病等患者血糖控制目标宜适当放宽。但是应避免因过度放宽控制标准而出现急性高血糖症状或与其相关的并发症。2型糖尿病高血糖治疗路径胰岛素治疗•胰岛素治疗是控制高血糖的重要手段。•在某些时候,尤其是病程较长时,胰岛素治疗可能是最主要的、甚至是必需的控制血糖措施。•胰岛素治疗要比口服药治疗更需要医务人员和患者间的合作。•所有开始胰岛素治疗的患者都应接受教育,以了解低血糖发生的危险因素、症状以及自救措施。胰岛素治疗方案治疗方案起始治疗基础胰岛素预混胰岛素强化治疗多次皮下胰岛素泵胰岛素的起始治疗注意事项•对新发病且与1型糖尿病鉴别困难的消瘦的糖尿病患者,应该把胰岛素作为一线治疗药物•在糖尿病病程中(包括新诊断的2型糖尿病患者),出现无明显诱因的体重显著下降时,应该尽早使用胰岛素治疗•新诊断的2型糖尿病伴有明显高血糖时可以短期使用胰岛素治疗,在高血糖得到控制和症状缓解后可根据病情调整治疗方案。起始治疗中基础胰岛素的使用(1)基础胰岛素:中效人胰岛素和长效胰岛素类似物。不必停用胰岛素促分泌剂。(2)使用方法•睡前注射。•起始剂量为0.2U/(kg•d)。•每3~5天调整1次,每次调整1~4U直至空腹血糖达标。(3)如3个月后空腹血糖控制理想但HbA1c不达标,应考虑调整胰岛素治疗方案。起始治疗中预混胰岛素的使用•预混胰岛素:预混人胰岛素和预混胰岛素类似物。•选择每日1~2次的注射方案。•当使用每日2次注射方案时,应停用胰岛素促泌剂。•1型糖尿病在蜜月期阶段,可以短期使用预混胰岛素每日2~3次注射。预混胰岛素不宜用于1型糖尿病的长期血糖控制。起始治疗中预混胰岛素的使用1.每日1次预混胰岛素•起始剂量0.2U/(kg·d)•注射时间晚餐前•调整方法:3-5天一次每次1-4u2.每日2次预混胰岛素•起始剂量:0.2~0.4U/(kg·d)•注射时间:早餐前晚餐前1:1•调整方法:3-5天一次每次1-4u胰岛素强化治疗方案1.多次皮下注射胰岛素•餐时+基础胰岛素3-5天调整一次每次1-4u•每日3次预混胰岛素类似物3-5天调整一次胰岛素强化治疗方案2.持续皮下胰岛素输注(CSII)与多次皮下注射胰岛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