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焚烧发电厂垃圾坑(深)超高内脚手架搭设技术摘要:垃圾坑池壁结构施工是垃圾焚烧发电厂项目施工的重点及难点,垃圾池具有体积大、深(高)度深,防水及防腐要求高等特点,常规脚手架连墙件的使用会对垃圾池池壁的防腐留下重大隐患,池壁后期修补也非常困难。故施工过程中,池内脚手架科学合理的设计与搭设直接关系到整个垃圾池池壁施工安全、质量与进度。本论文以浦东新区海滨资源再利用中心项目为例,就垃圾池内脚手架设计、搭设、实施进行分析与比选,采用目字形脚手架,保证脚手架安全稳定性的同时,减少支架用量,施工速度快、费用低。关键词:超大垃圾池;超高;内脚手架;安全;质量1工程概况项目设4条生活垃圾焚烧线,单条线日焚烧处理能力1000t,是目前国内单条线日焚烧处理能力最大的垃圾焚烧发电厂。工程内容包括:主厂房(内含垃圾坑)、烟囱、综合泵房、综合办公楼、垃圾运输坡道、污水处理站、飞灰固化间、危废间等。主厂房4条线焚烧线共用1个垃圾池,垃圾池长112m、宽30m、池底标高-7.00m、池顶标高28.05m、垃圾池深35m。垃圾池剖面图如下图:图01:垃圾池剖面示意图池壁采用700~400mm厚钢筋砼墙板,墙板每隔3.5m~4.5m设一道2000*1000mm钢筋砼扶壁柱。垃圾坑池壁内侧防腐采用护渗等级P8的防水混凝土+聚合物砂浆修补+1mm厚水泥基渗透结晶型涂膜层(用量不小于1.5kg/m2)+玻璃鳞片防腐层2遍(每遍1mm)。2方案初步设计与比选35m深的垃圾池中间无楼层板,建成投产后,垃圾池中各类垃圾混合发酵,对池壁的腐蚀性非常强,为确保池壁的抗腐蚀性能,池壁也不宜按常规设置脚手架连墙件,为保证脚手架的稳定性,初步拟定两种脚手架搭设方案进行比选:方案一:对于此类工况,以往施工中常规采用在垃圾坑内搭设落地满堂脚手架(平面尺寸112m*30m)直至坑顶,架梁总高约35m,支架方量达112*30*35=11.8万m3。此方案支架搭设工程量太大,每一标高层单次施工周期长,总体搭设成本也高。此方案违背了各方面对高效、科学、节能地完成工程的要求与意愿。方案二:沿用格仓式体系的设计思路,将112m长的垃圾坑以目字形分成4段,中间设3道满堂脚手架进行横向连通,连通段宽度9m,此方案使用钢管支架方量为6.4万m3,比满堂支架减少5.4万m3,采用该方法在保证模板支撑系统安全稳定的情况下,可少搭设5.4万m3支架,节约支架方量46%,同时也节约了相应的人力成本与工期。为使初步设计确立落地并能有效地指导施工,在初步方案的基础上进行深化设计与施工组织。3脚手架架体结构设计3.1、脚手架平面布置将112m长垃圾池分成4段,中间设3道连通点(同时作为施工通道),连通点长30m、宽9m,每段连通点间净距18.8m,目字形脚手架横向立杆总体按3立杆布置(0.4m+1.0m+3.0m),既首道立杆距池壁内侧0.4m,第二道立杆距首道立杆1.0m,第三道立杆距第二道立杆3.0m(此跨架体作为构造架)。图02:架体平面布置示意图3.2、脚手架立面布置3.2.1、靠卸料大厅一侧(北侧)坑内脚手架布置:坑内脚手架搭设总体高度43m,横向设3排立杆(0.4+1.0+3.0m),纵向立杆间距1.5m,步距1.8m,下部25m采用双立杆。28.00m~36.00m段高也其他三面8米,在3个连通节点处的第一步及第3步入各设2道45度抛撑。3.2.2、其余三侧坑内脚手架布置:东、南、西3侧坑内脚手架搭设总高度35m,横向设3排立杆(0.4+1.0+3.0),纵向立杆间距1.5m,步距1.8m,下部20m采用双立杆。图03:1-1架体剖面示意图3.3、八字撑加强目字形脚手架中的每个空开段长18.8m,纵向立杆间距1.5m,18.8/1.5=13个纵向分段,为加强脚手架的整体性,在直角三角形两条边的第3及第5根立杆处设八字形对撑,设置对撑后,脚手架自由段长度仅为3个纵向分段,自由段长度为1.5*3=4.5m。3.4、靠卸料大厅一侧抛撑靠卸料大厅一侧脚手架高出垃圾池其他部位8m,设置三排脚手架的同时,在每个目字形的连接点处设2道抛撑,脚手架纵向步距1.8m,8/1.8=4步,分别在第2步及第4步处设置斜抛撑与横向脚手架固定。图04:2-2架体剖面示意图3.5、相关安全性能计算采用Midas-GEN软件对垃圾坑内脚手架进行模拟计算,整体模型包含34299个节点单元及132515个梁单元。双立杆采用数值截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