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叶多糖降血糖作用及其机制研究——邵童2011172301852011级临床医学八年制•桑叶系桑科桑属植物桑MorusalbaL.的叶子。据本草纲目记载:“桑叶乃手足阳明之药,汁煎代茗,能止消渴,名目长发。”我国历代均有用桑叶治消渴症的记载。近年来研究表明,桑叶富含多糖、黄酮、生物碱、蛋白质、氨基酸、维生素、微量元素等活性成分,具有降血糖、调血脂、抗应激、抗衰老、抗凝血等功效,而桑叶多糖(mulberryleavespolysaccharide,MLP)是其降血糖作用的主要功效成分氧化应激•氧化应激是指机体在遭受各种有害刺激时,体内高活性分子如活性氧自由基(reactiveoxygenspecies,ROS)和活性氮自由基(reactivenitrogenspecies,RNS)产生过多,氧化程度超出氧化物的清除,氧化系统和抗氧化系统失衡,从而导致组织损伤。氧化应激可通过损伤胰岛β细胞和降低外周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导致糖尿病的发生发展。ROS还可作为重要的细胞内信使,活化许多信号传导通路,间接导致组织和细胞的损伤,导致糖尿病慢性并发症氧化应激对胰岛β细胞的损害胰岛β细胞抗氧化酶SOD、CAT(过氧化氢酶)、GSH-Px的含量及活性相对较低,因而对ROS介导的损害非常敏感。ROS可直接损伤胰岛β细胞,还可通过影响胰岛素合成和分泌的信号转导通路间接损伤胰岛β细胞。四氧嘧啶和链脲佐菌素(STZ)现已广泛用于糖尿病动物模型的建立,它们主要通过增加ROS的产生和抑制自由基防御系统,使ROS直接损伤胰岛β细胞,诱导糖尿病的发生氧化应激降低外周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ROS类似于第二信使的信号分子,激活许多氧化还原敏感性信号通路这些通路激活后,使氧化还原敏感性丝氨酸/苏氨酸激酶信号级联活化,从而导致胰岛素信号传导通路中的胰岛素受体(InsulinReceptor,InSR)和胰岛素受体底物(IRS)蛋白磷酸化。抑制了胰岛素刺激的酪氨酸磷酸化,导致胰岛素信号传导通路下游信号分子如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等的相关性和(或)活性降低,降低了胰岛素的生物效应,导致胰岛素抵抗。氧化应激与糖尿病慢性并发症关系密切•已证实氧化应激与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发生发展关系密切。•ROS在糖尿病慢性并发症发病机制中的作用主要是其对组织和细胞的细胞毒性损伤,ROS还可作为重要的细胞内信使,活化许多信号传导通路,间接导致组织和细胞的损伤。实验目的•探讨桑叶多糖降血糖的作用机制。实验设计思路以四氧嘧啶诱导小鼠糖尿病模型,桑叶多糖以0.25、0.50、1.00g/kgig给药,连续6周,每周称体质量;在实验2、4、6周末各测空腹血糖;实验末期进行糖耐量试验,测定糖化血清蛋白、血清胰岛素水平;测定肝组织肝糖元、肝匀浆蛋白水平及己糖激酶(HK)、丙酮酸激酶(PK)、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和丙二醛(MDA)水平。相关指标•糖化血清蛋白(GSP)血液中的葡萄糖与白蛋白和其他蛋白分子N未端发生非酶促糖化反应,形成糖化血清蛋白。由于血清中白蛋白的半衰期约21天,糖化血清蛋白测定可有效反映患者过去1~2周内平均血糖水平,而且不受当时血糖浓度的影响,是糖尿病病人血糖控制非常适宜的良好指标。相关指标•肝糖原(glycogen)又称作肝糖,是一类多糖,由葡萄糖脱水缩合而成。结构与支链淀粉相似•主要生物学功能是作为动物和细菌的能量储存物质。人体主要储存在肝脏和肌肉中。葡萄糖聚合物以糖原的形式储存于肝脏,当机体需要时,便可分解成葡萄糖,转化为能量。一般肝中糖原含量约100克。相关指标•己糖激酶(HK)在糖酵解的第一个步骤中,此酵素会将葡萄糖转变成为葡萄糖-6-磷酸,并消耗一个ATP。相关指标•丙酮酸激酶(PK)在糖酵解系统里,它是催化形成第二个ATP反应的酶,丙酮酸激酶使磷酸烯醇式丙酮酸和ADP变为ATP和丙酮酸,是糖酵解过程中的主要限速酶之一。相关指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是生物体内重要的抗氧化酶,广泛分布于各种生物体内,如动物,植物,微生物等。SOD具有特殊的生理活性,是生物体内清除自由基的首要物质。SOD在生物体内的水平高低意味着衰老与死亡的直观指标;现已证实,由氧自由基引发的疾病多达60多种。它可对抗与阻断因氧自由基对细胞造成的损害,并及时修复受损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