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最好的自己第一篇《读者》中有一个故事:一位本领高超的木匠,因为年事已高,他告诉他的老板:他要离开建筑业,退休后好好享受生活。老板实在是舍不得他的离去,所以希望他能在离开前再盖一栋高品质的房子。木匠欣然答应了,不过令人遗憾的是,这一次他并没有用心,他草草地用劣质的材料就把这间屋盖好了。房子落成后,老板把大门的钥匙交给这个木匠说:“这就是你的房子了,是我送给你的礼物!”木匠实在是太懊恼了。因为如果他知道这间房子是他自己的,他一定会用最好的木材,用最精致的工艺来把它盖好。其实我们每一天的工作正是在做的自己活儿,归根结底都是在准备为自己的事业和生活建造一间房子。如果我们不愿意付出百倍的辛劳,不愿意以饱满的热怀来工作,那么最后,我们也只能住进自己为自己建造的最后的也是最粗糙的“房子”里。-----------------------------------引子1人在世上都离不开朋友,但是,最忠实朋友还是自己,就看你是否善于做自己的朋友了。要能够做自己的朋友,你就必须比那个外在的自己站得更高,看得更远,从而能够从人生的全景出发给他以提醒、鼓励和指导。事实上,在我们每个人身上,除了外在的自我以外,都还有着一个内在的精神性的自我。可惜的是,许多人的这个内在自我始终是昏睡着的,甚至是发育不良的。为了使内在自我能够健康生长,你必须给它以充足的营养。如果你经常读好书、沉思、欣赏艺术等等,拥有丰富的精神生活,你就一定会感觉到,在你身上确实还有一个更高的自我,这个自我是你的人生路上的坚贞不渝的精神密友。2我身上有两个自我。一个好动,什么都要尝试,什么都想经历。另一个喜静,对一切加以审视和消化。这另一个自我,仿佛是它把我派遣到人世间活动,同时又始终关切地把我置于它的视野之内,随时准备把我召回它的身边。即使我在世上遭受最悲惨的灾难和失败,只要识得返回它的途径,我就不会全军覆没。它是我的守护神,为我守护着一个永远的家园,使我不致无家可归。3世事的无常使得古来许多贤哲主张退隐自守,清静无为,无动于衷。我厌恶这种哲学。我喜欢看见人们生气勃勃地创办事业,如痴如醉地堕入情网,痛快淋漓地享受生命。但是,不要忘记了最主要的事情:你仍然属于你自己。每个人都是一个宇宙,每个人都应该有一个自足的精神世界。这是一个安全的场所,其中珍藏着你最珍贵的宝物,任何灾祸都不能侵犯它。心灵是一本奇特的账簿,只有收入,没有支出,人生的一切痛苦和欢乐,都化作宝贵的体验记入它的收入栏中。是的,连痛苦也是一种收入。人仿佛有了两个自我,一个自我到世界上去奋斗,去追求,也许凯旋,也许败归,另一个自我便含着宁静的微笑,把这遍体汗水和血迹的哭着笑着的自我迎回家来,把丰厚的战利品指给他看,连败归者也有一份。4人与人之间有同情,有仁义,有爱。所以,世上有克己助人的慈悲和舍己救人的豪侠。但是,每一个人终究是一个生物学上和心理学上的个体,最切己的痛痒唯有自己能最真切地感知。在这个意义上,对于每一个人来说,他最关心的还是他自己,世上最关心他的也还是他自己。要别人比他自己更关心他,要别人比关心每人自己更关心他,都是违背作为个体的生物学和心理学本质的。结论是:每个人都应该自立。5做自己的一个冷眼旁观者和批评者,这是一种修养,它可以使我们保持某种清醒,避免落入自命不凡或者顾影自怜的可笑复可悲的境地。第二篇我漫步在天桥上,很短的路真的走了很长的时间,霓虹灯慌乱的打在地面上,照出一条条错综复杂的线,我找不到它的尽头。我俯下身来凝望着桥下的车水马龙,很多的车涌来,像一股股争夺远方食物的野兽,喧闹的声音塞满了我整个身体。我想我应该是很累了,我蹲下身来,靠在栏杆上,瞥着桥下的人群,他们大都是上班族,他们化着精致的妆容,穿着合身的黑色小西装,踩着十公分高的高跟鞋,在地面上“咚咚咚”的敲打着。他们飞快的行走着,在这个疾走贪婪的二十一世纪,他们的生活在别人看来是那么的完美,有着一份高薪而固定的收入,有着足够的充裕得让他们去泡温泉的节假日,他们一定也是在走路时也是昂起头来展示他们那最好的一面,只是,我看到了他们洁白的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