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4年秋《气象学与气候学》适用于2003级地理科学专业一.填空题:(每空0.5分,40个空,共20分。请将答案填在横线上,否则无效。)1.副热带高压在南北活动中,经常是北进与____相结合,南撤与_____相结合。2.台风的天气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__。3.天气学上规定热带地区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之间的地区。4.台风主要发生在__________S(N)的海水温度较高的洋面上。5.西北太平洋上三个台风的集中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影响天文辐射的因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在水汽充足的条件下,蒸发的快慢和蒸发量的多少受____和_____的影响。8.陆地上在_____最容易形成对流雨,海面上在______最容易形成对流雨。9.____洲和____洲是无季风区。10.在我国的山区气温直减率春夏________,冬季_________.11.山区是否降水,主要与气流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2.苏本是_______的气候学家。1879年提出用_________作为划分气候的标准。13.冰雹是指从强烈发展旺盛的_______中降落下来的____或_____。14.天文辐射是指在_____由____和_____的天文位置决定的太阳辐射。15.西风环流都是以波状的_____和____系统从西向东运动的。16.夏季我国西南地区和东北地区分别盛行___________风和_________风。17.寒潮的天气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剧烈降温。18.副热带高压在北半球夏季分成______副高._____副高._____副高._____副高。二.选择题:(请将答案填在题前的括号中,否则无效。其中含有多项选择题,多选不得分。每题1分,共10分)()1.柯本气候分类法的依据是___。a.温度b.干燥度c.降水d.动物e.植物()2.南半球夏季赤道西风的方向是______。a.西南b.西北c.东南d.东北()3.赤道辐合带平均活动在____之间。a.25°N----25°Sb.25°N----10°Sc.25°N----15°Sd.15°N----25°S()4.秦岭是_____的气候分界线。a.暖温带与北亚热带b.北温带与南亚热带c.暖温带与亚热带d.温带与亚热带()5.____有暖流通过。a.格棱兰岛西侧b.马达加斯加岛东侧c.澳大利亚西岸d.秘鲁西岸()6.夏半年,北半球的太阳辐射量最多的地区是___。a.赤道b.20°----25°Nc.30°N----25°Nd.副热带()7.中小尺度的天气系统共同具备的首要条件是___。a大气层结不稳定b.水汽充沛c.有对流冲击力d.云层较低()8.影响我国华东地区的台风路径是____。a.西路b.蛇形路径c.转向路径d.西北路径()9.纬度带分类法的代表人是____。a.柯本b.亚里斯多德c.苏本d.斯查勒()10.赤道辐合带中的主要云系是_____。a.积雨云b.高积云c.卷云d.积云()11.全球雪线最高的地区是_____。a.赤道b.副热带c.中纬度d.极地()12.副热带高压的西北侧的天气特点是_____。a.温暖b.有云雨c.干旱d.大风2()13.海面与海面之下热量的交换方式是____。a.辐射b.对流c.传导d.乱流()14.影响我国的台风是指在____东经以西,赤道以北的太平洋上生成的。a.120°b.140°c.130°d.150°()15.副热带高压的雨带位于脊线以北的____个纬度上。a.4-5b.6-7c.5-8d.5-7()16.菲律宾群岛属于___气候。a.热带海洋b.热带季风c.热带雨林d.副热带海洋()17.当江淮流域进入梅雨季节时,副高脊线位于___。a.20°Nb.25-30°Nc.20-25°Nd.25°N()18.____是大型的天气系统。a.西南涡b.阻塞高压c.切变线d.急流()19.属于温带海洋气候的地区是____。a.美国的圣迭戈b.挪威的卑尔根c.英国的伦敦d.意大利的罗马()20.美国西海岸附近的洋流有_____。a.拉布拉多暖流b.阿拉斯加暖流c.墨西哥湾流d.北大西洋暖流三.判断并改错:(正确的用Y、错误的用N,并填在题前的括号中,在错误的地方划一横线,改出正确内容,只允许改动一处,否则无效。每题1分,共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