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部的骨与关节胸部的骨性标志.胸骨上切迹•胸骨上切迹位于胸骨柄的上方,其正中后方为气管•胸骨柄――颈静脉切迹、锁切迹、第1肋切迹•胸骨体――2~7肋切迹•剑突•胸骨角――平第二肋切迹•腹上角为左右肋弓(由两侧的第7~10肋软骨相互连接而成)在胸骨下端会合处所形成的夹角,又称胸骨下角正常为70°~110°•肋间隙为两个肋骨之间的空隙,第一肋骨下面的间隙为第一肋间隙、第二肋骨下面的间隙为第二肋间隙,其余以此类推•胸椎棘突•肩胛冈:两侧肩胛冈内侧缘连线平T3棘突肩胛上角:平第二肋肩胛下角:两侧连线平T7棘突即第七肋间隙或第8肋骨骨性胸廓•骨性胸廓的组成•胸椎•肋骨•胸骨胸椎的一般形态•胸椎共12个,有支持肋骨的作用,参与胸廓的构成胸椎的组成•椎体—承重。•椎弓椎弓根:紧连椎体的缩窄部分。椎弓板:两侧椎弓根向后内变宽。棘突—椎弓伸向后方或后下的突起。横突—椎弓伸向横侧的突起。上、下关节突—椎弓根和椎弓板结合处向上下方的突起。•椎孔—由椎体和椎弓所围成的孔。•椎管---各椎孔连在一起构成椎管。•椎间孔---相邻椎骨的上下切迹围成。各部胸椎的形态•椎体:自上向下逐渐增大,上部近似颈椎,下部则类似腰椎,•椎弓板:自上向下逐渐增厚•横突:自上向下逐渐变短•T1:上肋凹为圆形的全肋凹,棘突厚长,呈水平位,应与第七颈椎棘突相区别•T9:只有上肋凹•T10于椎体两侧面的近上缘出,通常各有一个全肋凹与T10相接,但有时也只有半个上肋凹而无下肋凹•T11于椎弓根两侧各有一个全肋凹•T12两侧近上缘处,各有一个全肋凹,横突小,无横突凹,出现上下及外侧结节,相当于腰椎的乳状突,副突和横突,其棘突呈三角形胸椎的畸形变异•脊柱畸形•1.特发性•即特发性脊柱侧凸,从病因学上来讲,并不十分明确,但是和基因和遗传具有一定关系,此外还存在椎旁肌肉本身分布不平衡的原因。形态学是指椎体本身没有结构异常,椎体分隔正常,拥有对称的椎弓根,发育正常的椎板和关节突。•2.先天性•(1)先天性脊柱侧凸(2)先天性脊柱畸形(3)先天性脊柱后凸畸形•3.疾病因素•(1)神经肌肉型脊柱侧凸(2)神经纤维瘤病。•(3)马方综合征(4)成人脊柱侧凸•(5)脊柱结核造成的脊柱侧凸(6)强直性脊柱炎•胸椎的数目变异:胸椎的数目可出现11或13个。•胸椎的形态变异:在T1的一侧或两侧可出现双肋凹,T10的横突肋凹可缺如。胸椎还可出现半椎体,分节不全融合畸形或蝴蝶椎•胸骨柄:为胸骨上端略呈六角形的骨块。其上部两侧与左右锁骨的胸骨端相连接,下方则与胸骨体连接。胸骨角:为胸骨柄与胸骨体的连接处。其两侧分别与左右第2肋软骨相连接,剑突:位于胸骨体下端,呈三角形,其底部与脚骨体相连,正常人剑突的长短差异很大胸骨肋骨•组成:肋=肋骨+肋软骨•真肋:1~7肋,接胸骨•假肋:8~10肋→肋弓•浮肋:11、12肋•肋骨•基本形态:肋头、肋颈、肋结节、肋体、肋沟、肋角•第2肋比第1肋稍长,更近似于一般肋骨。第11、12肋无肋结节、肋颈及肋角病理胸廓(1)扁平胸前后径<1:2横径。意义:⑴瘦长形;⑵慢性消耗性疾病:肺结核(2)桶状胸特点:前后径横径,呈桶状。意义:⑴超胖型;⑵阻塞性肺气肿(3)胸廓畸形胸椎畸形所致胸廓不对称前凸、后凸、侧凸或侧后凸。意义:脊柱结核、发育畸形、类风湿脊柱炎、佝偻病等。肋骨的骨折•第1~3肋骨较短,且有锁骨、肩胛骨的保护,较少发生骨折;第4~7肋骨较长且固定,最易发生骨折;第8、9肋骨虽长,但借第七肋骨间接与胸骨相连而构成肋弓,弹性较大,不易折断;第11、12肋前缘游离,也称“浮肋”,较易避免暴力作用,不易骨折。•骨折原因:•1.直接暴力•2.间接暴力往往在腋中线段附近发生骨折。•3.混合暴力•4.肌肉收缩肋骨外翻•肋骨外翻是指最下缘的肋骨超出身体的外缘的现象•肋骨外翻多发于婴幼儿一个是婴儿正常的生理发育过程,一种是单纯的肋骨发育畸形•成年人肋骨外翻•检查:站立或平躺,身体前侧最下端的肋骨超过身体的外缘就是肋骨外翻•原因:•呼吸因素:现代人常见的是向前侧去顶肋骨,而并没有向两侧和后侧,长期向前顶出去,会导致肋骨出现外翻。•体态问题:过度伸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