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复式条形统计图》教学反思本课内容是人教课标版小学数学第七册《复式条形统计图》,现就本课教学的得与失作如下小结:一、创造性地选择例题素材在教学活动中,教材作为师生联系的纽带,无疑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它是按照数学课程标准由国家或省编写的向学生传递学习信息的载体,是师生教与学联系的纽带,具有一定的时间性和地区性。由于我国地域辽阔,同一教材在不同的地区、不同的时间与学生实际、教学实际存在脱节现象。新的课程标准指出:“数学学习的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试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内容的呈现应采用不同的表达方式,以满足多样化学习的需求。”就本节课而言,教材所呈现的内容(某地区城乡人口数量)与本地区学生的实际生活有差距。因而,我们对教材例题进行了改编。用调查柳江县拉堡二小与壮校附小四年级学生人数引入,激发学生的兴趣,并出示柳江县拉堡二小与壮校附小四年级学生人数统计表,让学生根据统计表画单式条形统计图。这种以学生熟悉并感兴趣的情景开课,达到了开课激趣、复习旧知的目的。学生绘制单式条形统计图的练习,我们也做了改进。男女的单式条形统计图都分别画好了两个直条,学生只需要补充完整就可以了。从课堂效果来看,多数学生能说清楚单式条形统计图的结构及绘制方法,较好地为复式条形图的学习做了铺垫。二、充分让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学习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学习是指学生主动地从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取有一定实践价值的问题或项目,用类似于科学研究的方式去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师要让学生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进行独立的思考,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并与同伴交流。可见,合作交流在数学教学中也相当重要。就本课教学内容而言,由于四年级的孩子通过前三年的学习,已经具有了统计的意识,也形成了基本的统计数据的能力,所以由单式条形统计图过渡到复式条形统计图不再是困扰学生的问题。在教学设计上,教师通过多媒体演示两张统计图合并成一个统计图的过程,引导学生观察发现图例,突破教学难点后,给学生留下了足够的自主探究学习的空间,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自主探索和交流完成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绘制。然后通过提问:“它与单式条形统计图有什么区别?”引起学生的讨论和交流,一方面让学生从更高的角度认识新的统计图和统计量,体会新知识与旧知识的联系和区别,进一步发展统计观念;另一方面引导学生怎样根据新的统计图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使学生在观念和知识上都得到提升。从本课的整个教学过程(本文来自优秀教育资源网斐.斐.课.件.园)来看,都是学生在自我探究、自我实现,通过合作交流发现真理和掌握知识。教师在教学过程(本文来自优秀教育资源网斐.斐.课.件.园)中只是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协调者,课堂教学中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三、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渗透美育教育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指出:“美育不仅能陶冶情操,提高素养,而且有助于开发智力,对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要尽快改变学校美育工作薄弱的状况,将美育带入学校教育全过程。”著名数学特级教师孙维刚也指出:“数学是非常美的,数学的美,是它高度的严谨和合理而达到的和谐,那样一种令人神往的内在和谐。”在备课过程中,我们通过对教材的分析与挖掘,发现本课蕴含着对学生进行美育教育的素材。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观察,“这张统计图美吗?美在什么地方?”从而渗透规范绘制图例、直条宽度、直条间距的方法,同时达到在教学中渗透美育的目的,让学生感受数学美。虽然这个环节的设计只有几句话,用时也不到两分钟,却收奇效。在后续教学的评价中,学生会从审美的角度去评价同学的统计图。四、注重培养学生[此文转于斐斐课件园FFKJ.Net]的统计观念在新课程改革中,“统计观念”的培养被提到一个新的高度,《数学课标》首次将“统计观念”作为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重要目标之一。在课程总体目标中提出要使学生“经历提出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