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课全民族抗战的兴起时间:_________年____月____日,又称____________________。地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抗日英雄:二十九军:副军长,师长等壮烈牺牲。①中国工农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简称。②南方的红军游击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陆军新编第四军,简称。自主学习,了解课文一卢沟桥事变二国共第二次合作三1937年12月日军在占领南京城之后的六周内,共屠杀南京居民和士兵共达人以上。193777七七事变北平西南的卢沟桥佟麟阁赵登禹八路军新四军30万探究一:一个士兵引发了一场事变?一民族震惊——七七事变(1937.7.7)1868年,日本开始了一场明治维新,很自然地构筑了分五步走——攫取台湾、吞并朝鲜、夺取满蒙、征服中国、称霸世界——的大陆政策。在大陆政策的指引下,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日本先后夺取了台湾,吞并了朝鲜。1931年,日本制造了“九·一八事变”,占领东三省,完成了大陆政策第三步。夺得东北以后,华北是日本对华作战的第一线,其显要的战略地位直接关系着日本大陆政策第四步的实施和完成。因而,挑起事端、全面侵华已是弦上之箭,势在必发。“蓄谋已久”当年的报刊这样写道:对中国来说,“卢沟桥得失,北平之存亡系之;北平之得失,华北存亡系之;而西北、陇海线乃至长江流域,亦莫不受其威胁也”。二十九军驻防地日军重兵占据日本控制的伪蒙军日本的控制区探究二:为什么选择进攻卢沟桥?探究二:为什么选择进攻卢沟桥?卢沟桥,卢沟桥,男儿坟墓在此桥!最后关头已临到,牺牲到底不屈挠……卢沟桥,卢沟桥,国家存亡在此桥!──《卢沟桥之歌》卢沟桥,卢沟桥,男儿坟墓在此桥!最后关头已临到,牺牲到底不屈挠……卢沟桥,卢沟桥,国家存亡在此桥!──《卢沟桥之歌》探究三:面对七七事变,国共两党是怎样应对的?7月8日下午,蒋介石收到毛泽东、朱德等联名电报:“日寇进攻卢沟桥,实行其武装夺取华北之已定步骤……红军将士愿在委员长领导之下为国家效命,与敌周旋,以达保地卫国之目的。”7月17日上午,蒋介石正式发表《抗战宣言》,郑重宣布:我们已快要临到人为刀俎、我为鱼肉的悲惨之境地,我们不能不应战……如果战端一开,那就是地无分南北,年无分老幼,无论何人皆因抱定牺牲一切之决心!意义:国共两党实现第二次合作,正式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领导全民族抗战。意义:国共两党实现第二次合作,正式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领导全民族抗战。古人所谓“攘外必先安内”,我们应当确认革命军当前责任,第一个乃剿匪来安内,第二个才是抗日来攘外。——1933年蒋介石对各级剿共军官的讲话9月22日,国民党中央发表了《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西北工农红军八路军总指挥:朱德副总指挥:彭德怀南方八省红军游击队新四军军长:叶挺副军长:项英改编后的八路军和新四军开赴抗日前线……二民族团结共赴国难二民族团结共赴国难韦岗战斗胜利纪念碑陈毅、粟裕茅山新四军纪念馆1937年7月平津沦陷1937年11月上海沦陷1937年12月南京沦陷卢沟桥事变后日本加紧侵略中国三民族浩劫——南京大屠杀(1937.12.13——国家公祭日)1938年1月11日,日本外相广田弘毅在电文中称:“自从前几天回到上海,我调查了日军在南京及其他地方所犯暴行的报道,据可靠的目击者直接计算及可信度极高的一些人来函,提供充分的证明:日军的所作所为及其继续暴行的手段,不下30万的中国平民遭杀戮。”日军第6师团辎重第6联队小队长高城守一日记中说,1937年12月14日,他看到南京下关江边:“尸体像漂流的木头被浪冲了过来;在岸边,重叠地堆积着的尸体一望无际。这些尸体可能有几千、几万,数目大得很。”日军第16师团老兵东史郎在1937年12月21日的日记中写道:“哭喊着的支那(中国)人被装进邮袋中,西本(日本兵)点着了火,汽油一下子燃烧起来。就在这时袋子里发出了一种无法言状的可怕的喊叫声。袋中人用浑身的力气使袋子跳了起来,自己滚动。……手榴弹在水中爆炸了,水面一下子鼓了起来,然后平静下去。”侵华日军说……11月17日,南京大屠杀幸存者陈德寿(右一)、夏淑琴(右二)参加《幸存者证言》开播仪式现场。今年12月13日是首个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