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算法案例》教学设计三种基本逻辑结构顺序结构:依次进行多个处理的结构称为顺序结构,如图(1)所示.图(1)选择结构:先根据条件作出判断,再决定执行哪一种操作的结构称为选择结构(或称为“分支结构”),如图(2)所示.图(2)循环结构:需要重复执行同一操作的结构称为循环结构,其又可分为如下两种结构:①先判断所给条件p是否成立,若p成立,则执行A,再判断条件p是否成立;若p仍成立,则又执行A,如此反复,直到某一次条件p不成立为止.这样的循环结构称为当型循环,如图(3)所示.②先执行A,再判断所给条件p是否成立,若p不成立,则再执行A,如此反复,直到p成立,该循环过程结束,这样的循环结构称为直到型循环,如图(4)所示.图(3)图(4)类型二流程图的算法功能1考点1三种基本结构例题2(2016·苏北四市期中)执行如图所示的算法流程图,则输出的结果是.(例2)【答案】-1【解析】第一次循环后,S=12,n=2;第二次循环后,S=-1,n=3;…,第七次循环后,S=12,n=8,此时n>8不成立;第八次循环,S=-1,n=9,退出循环,输出S=-1.【教学建议】循环结构中的条件主要是控制循环的变量应该满足的条件是什么.满足条件则进入循环或者退出循环,此时要特别注意当型循环与直到型循环的区别.【总结与反思】本题考查流程图与循环结构等知识,可依据题设条件顺次验算,注意理清循环体的运算次数.类型三基本算法语句根据如图所示的伪代码,当输入的x为60时,输出的y的值为.2例题3【答案】31【解析】由题意,得y=0.550250.6(-50)50.xxxx,,,当x=60时,y=25+0.6×(60-50)=31.所以输出的y的值为31.【教学建议】本题主要考查条件语句,输入与输出语句,要注意赋值语句一般格式“←”,其实质是计算“←”右边表达式的值,并将该值赋给“←”左边的变量.【总结与反思】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是要理解各语句的含义,以及基本算法语句与算法结构的对应关系.1.(2014·宿迁一调)根据如图所示的伪代码,最后输出的a的值为.2.(2015·常州期末)运行如图所示的算法流程图,那么输出的a的值是.3四、课堂运用基础3.(2015·南京、盐城期末)运行如图所示的伪代码后,输出的结果为.(第3题)4.(2014·泰州期末)已知一个算法的流程图如图所示,那么输出的结果S的值是.答案与解析1.【答案】48【解析】a=1,i=2;a=1×2=2,i=4;a=2×4=8,i=6;a=8×6=48,i=8,退出循环,输出a=48.2.【答案】127【解析】a=3;a=7;a=15;a=31;a=63;a=127,127>64,退出循环,输出a=127.3.【答案】42【解析】第一次循环后,S=8,i=4;第二次循环后,S=22,i=7;第三次循环后,4S=42,i=10,10>7,退出循环,所以输出的结果为42.4.【答案】7【解析】第一次循环后,S=1,n=2;第二次循环后,S=3,n=3;第三次循环后,S=7,n=4,此时退出循环,所以输出的S的值为7.1.(2015·连云港、徐州、淮安、宿迁四市期末)如图是一个算法的流程图,若输入的x的值为2,则输出的y的值为.2.(2014·镇江期末)执行如图所示的流程图,输出的结果S=.3.5巩固(2015·南通期末)执行如图所示的算法流程图,那么输出的x的值是.4.(2014·南京、盐城一模)根据如图所示的伪代码,最后输出的S的值为.答案与解析1.【答案】7【解析】第一次循环后,y=3,x=2;第二次循环后,y=7,x=3,|y-x|=4,此时退出循环,所以输出的y的值为7.2.【答案】-20【解析】第一次循环后,i=2,S=-2;第二次循环后,i=4,S=-6;第三次循环后,i=6,S=-12;第四次循环后,i=8,S=-20,退出循环,输出S=-20.3.【答案】59【解析】第一次循环后,x=3,y=7;第二次循环后,x=13,y=33;第三次循环后,x=59,y=151,此时退出循环,所以输出的结果为59.4.【答案】55【解析】根据伪代码的原理知S=1+2+…+10=55.6、1.(2015·泰州期末)执行如图所示的流程图,那么输出的n的值为.2.(2014·南通调研)已知实数x∈[1,9],执行如图所示的流程图,那么输出的x不小于55的概率为.7拔高3.执行如图所示的流程图,输出的结果是.4.(2015·苏州、无锡、常州、镇江、宿迁一调)如图是一个算法流程图,则输出的x的值为.答案与解析1.【答案】4【解析】第一次循环后,S=255,n=2;第二次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