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说课稿一、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必修四第一章第三节,其主要内容是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中的公式二至公式六。前面学生已经学习了诱导公式一和任意角的三角函数值的求法,在此基础上,继续学习这五组公式,体会发现过程,由未知到已知的转化过程,为以后的三角函数求值、化简、证明等打好基础。本节共二课时,第一课时为公式二、三、四,第二课时为公式五、六。2、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1)公式的发现,通过多媒体演示去探究发现公式;(2)公式的记忆,编成口诀以便于记忆;(3)公式的应用,会用诱导公式解决简单三角函数的求值和化简。难点:发现圆的几何性质(特别是对称性)与三角函数性质的联系,特别是直角坐标系内关于直线对称的点的性质与的诱导公式的关系。二、目标分析根据《普通高中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内容的结构特征,依据学生学的心理规律和素质教育的要求,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制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1、知识目标:通过本小节的学习要使学生掌握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能正确运用这些公式求任意角的正弦、余弦、正切值,以及进行简单三角函数式的化简与恒等式的证明。2、能力目标:借助单位圆中的对称关系,让学生观察推导出诱导公式,通过公式的应用,让学生了解未知到已知、简单到复杂的转化过程从而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德育目标:通过本节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了解任何新事物须从它较为熟悉的一面入手,利用转化的方法将新事物转化为我们熟知的事物,从而达到了解新事物的目的,并使学生养成积极探索、科学研究的好习惯。三、教法分析根据上述教材分析和目标分析,贯彻启发性教学原则,体现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深化课堂教学改革,确定本课主要的教法为:1、计算机辅助教学借助多媒体教学手段引导学生理解利用单位圆中的角的终边的对称关用心爱心专心系,角的终边变化和三角函数值的关系使问题变得直观,易于突破难点;利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变化的过程,使问题形象、直观,易于得出一般结论。2、探究式教学通过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的发现,提出一般问题,并演示一般问题的变化中的相等、相反关系,归纳总结出一般公式,并通过例题总结出解题的一般规律。3、讲议结合教学教师耐心引导、分析、讲解和提问,并及时对学生的意见进行肯定与评议。4、分层教学提问分层、评价分层、作业分层,注意面向全体学生,充分调动不同层次学生的积极性。四、学法分析切实贯彻学案导学,以学生的学为主,教师起引导的作用,具体表现在教学过程当中。1、充分利用多媒体引导学生完善从特殊到一般的认知过程;2、强调记忆规律,加强公式的记忆;3、通过对例题的学习,完成学习目标。五、教学程序教学过程设计意图(一)用10分钟,完成提出的问题:1、任意角的三角函数的定义2、公式一3、同角三角函数基本关系式4、求30°、150°、210°、-30°、390°的三角函数值?并分类填好表格。α30°150°210°-30°390°sinαα30°150°210°-30°390°cosαα30°150°210°-30°390°tanα复习前面所学内容,以便于在本节学习过程中应用。通过学生依据学案自学,独立思考,并通过前面学习的知识来解决提出的问题,然后探究角的规律以及三角函数值的关系。引入课题中来。5、针对以上表格,回答以下问题:①各角间有什么关系,终边分别在第几象限?1②它们的三角函数值有什么关系?③你能由此猜想到什么结论吗?(二)知识梳理1、充分运用多媒体引导学生完善从特殊到一般的认知过程。进行分类,分正弦、余弦和正切三种情况,通过多媒体演示,让学生观察到对于一般角的变化关系,角的终边变化,而相关角的三角函数值的关系不变。从而总结出一般的三角函数诱导公式。公式二公式三公式四2、强调记忆规律,加强公式的记忆。的三角函数值,等于α的同名函数值,前面加上一个把α看成锐角时原函数值的符号。(即:函数名不变,符号看象限)通过多媒体演示,来发现变化规律,发现变化中的变和不变,即数值不变,符号改变,从而总结出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在这个过程中,按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