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无锡市长安中学九年级物理《16.1磁体与磁场》教学反思苏科版2011年12月16日,无锡市长安中学开展了“目标助学、有效教学”的区公开课活动。我在其中开设了《磁体与磁场》的公开课。一、目标的设计与叙写的规范研究关于磁体,学生并不陌生,在小学自然常识课中已经学过,在平时的生活中也接触过、观察过。但是,对于磁场的存在,用磁感线来形象描述磁场却是全新的,较为抽象的。因此,我是这样设计教学目标的:一、磁场和磁感线作为教学的重点,是贯穿全章的核心内容,而如何认识磁场的存在,研究磁场的特点,则是本节课的难点;二、在过程和方法上,要注重学生的亲身体验与感悟,引导学生以实验事实为依据,进行分析、归纳、概括,通过磁体之间的相互作用,感知磁场的存在,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热爱科学的精神;三、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要求学生了解我国古代对磁的研究方面取得的成就,提高学生对物理的学习兴趣。二、目标助学的策略和方法的研究我安排这一节课主要教学任务就是认识磁体、认识磁场及会用磁感线描述磁场,地磁场的知识可以放给学生课后自主学习。要解决的第一个问题就是如何引入课题,在这里,我们当然可以参照教材内容,通过爱因斯坦小时候对指南针好奇的故事引入新课,然后让学生交流他们对磁现象的认识,但是我觉得这样子去引入不够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所以,我采取的是这样的方式:展示一张司南的照片,问学生这是什么,很多学生认识司南,很高声的回答了,他们也知道司南可是指示南方。于是,我提了这样一个问题:你知道司南为什么可以指示方向吗?全部学生都惊讶了,不知道这是怎么回事。我抓住学生的这一时机,引入了要知道为什么,就需要来认识今天所要学习的内容,这样安排使学生带着好奇投入了学习过程,激发了学生学习动机。在认识磁体的教学过程中,为了注重学生的亲身体验与感悟,我全部放手让学生动手去感知磁体的一些特点,我只做好了引导学生动手实验,学生通过自己动手获得了新知。我十分注重知识点之间的过渡,一环套一环,十分自然地引导学生一步步往下做,比如知道了磁体的两个磁极名称后,我立刻提问:为什么会给磁体两个磁极起这样的名称。这样就过渡到下面一个实验,让学生用细线把磁体自然悬挂起来来认识磁体的指向性。一系列的动手实验,让学生认知了磁体的一些特点。当然学生光用手感知磁体的特点,没有总结归纳是不行,所以我借助助学案,让学生在边做实验边总结归纳磁体的特点。本节的磁场、磁感线教学相对比较抽象,磁场虽然存在但是看不到,也摸不着引导学生展开空间想象就显得很重要,所以必须做好实验,同时利用投影,巧设提问,使学生的观察方向化。通过改变小磁针位置观察其指向的变化,通过铁屑磁化后在磁场的分布感受磁场的存在和磁场的分布,让学生通过现象去认识磁场。通过演示实验应当学到探找科学规律的途径。通过小磁针的不同转向,说明磁场的存在;通过铁屑磁化后在磁场的分布形象看到磁体空间磁场的分布,人们为了形象描述磁场想到用一组曲线——磁感线。利用多媒体将现象重复、组合;学生类比理解很快明确各种情况下磁体周围磁场的分布,并用磁感应线来描述。为了让学生知道磁感线可以在描述磁场,并掌握磁感线的画法,我在助学案上让学生观察铁屑分布后自己画出磁感线,并观察同名磁极及异名磁极间的铁屑分布,画出磁感线。三、基于教学目标的学习效能的评价的研究学生在一节课的学习过程中,对磁体的学习保持了较长的兴趣,对磁体的特点掌握比较牢固。这体现出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在学习物理中的重要性,我们要放手让学生自主的学习,当然也不是说教师可以放手什么都不管,在学生的自主学习中,教师要发挥引导者的作用,引导和激发学生学习动机。这节课是一章的开始,如果学生有了兴趣,会很主动的爱学后面的知识。我想:若是节节课都这么准备,那课堂质量会大大提高,但其背后,我们要付出艰辛的劳动。应该说,我们应尽最大的努力备好每一节课,认真研究好教法和学法,在夯实基础的同时,把新课程的理念融入每一节课的课堂教学之中,让我们的课堂活起来,让我们的学生动起来,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