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人口迁移的特点及影响因素课程标准运用资料,描述人口分布、迁移的特点及其影响因素,并结合实例,分析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人口合理容量。学习目标1.结合资料,描述人口迁移的时空特点。2.结合资料,分析人口迁移的主要影响因素。3.结合实例,描述我国人口迁移的特点和原因。人们出于某种目的,移动到其他地区,永久性或长期性地改变其定居地的行为,被称为人口迁移。按照人口迁移的范围是否跨越国界,可分为国际人口迁移和国内人口迁移。一、国际人口迁移及其特点1.新大陆被发现后,出现了大规模的人口跨洲迁移活动。如欧洲人向美洲移民,非洲黑人被欧洲殖民者贩运到美洲,亚洲的中国、印度和日本等国居民向国外迁移等。2.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人口迁移流向发生了一些变化,欧洲由人口净迁出区变为人口净迁入区;拉丁美洲由人口净迁入区变成净迁出区;北美洲和大洋洲是最大的移民迁入地区。人口迁移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1)劳务输出逐渐成为国际人口迁移的主要形式。接受劳务输出的国家主要集中在西欧、北美和中东地区。(2)国际难民数量增加,持续时间长。(3)发展中国家专业人才移民。判断1.欧洲一直是人口迁入区。(×)2.现在,国际人口迁移主要是由发展中国家迁向发达国家。(√)二、国内人口迁移及其特点1.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到改革开放前,为了开发内地和边疆,大批技术人员、退伍军人、干部和知识青年等被有组织地移民到东北三省、内蒙古、新疆、青海和西藏等地,支援那里的工农业建设。2.改革开放后,我国地区间人口流动频繁,迁移规模加大,呈现出以下两个特点:(1)人口向城镇迁移。(2)人口向东部迁移。中国人口迁移的主要趋势,是从中西部向东部和东南沿海一带移动。判断1.我国建国后到改革开放之前的人口迁移是自发的。(×)12.现在,我国人口迁移的主要趋势是从农村到城镇、内地到沿海。(√)三、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1.经济因素:就业机会较多、经济收入较高的地方往往成为人口迁入区。2.政治因素:政治因素能引起大规模的人口迁移。战争也会引起人口迁移。我国历史上曾采取过移民戍边措施,将内地的人口迁移至边境地区。3.社会文化因素:宗教、种族等社会文化因素会造成人口迁移,外出求学对人口迁移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4.生态环境因素(1)生态环境的变化,尤其是灾难性的变化常会引起大规模的人口迁移。(2)生态环境脆弱地区的人口也会向生态环境较好的地区迁移。此外,迁移者的年龄等因素对人口迁移也有一定影响。一般来说,青年比儿童和老人更易于迁移。判断1.人口迁移受迁移障碍,如语言、移民法等因素的影响。(√)2.自然因素往往对人口迁移起着主导作用。(×)3.迁入地和迁出地之间的距离也会影响人口迁移。(√)探究点一人口的迁移与流动人口迁移通常是指人口在地区之间迁出或迁入,而发生居住地的永久性或长期性改变的人口迁移现象。人口流动通常指因工作、学习、旅游、探亲等原因临时或短期离开原居住地外出活动,而不变更户籍的人口移动现象。规模庞大的人口迁移、流动已成为影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判断以下人口移动现象属于人口迁移还是人口流动。①外出旅游、度假、疗养、探亲。②我国大学生出国攻读硕士、博士学位。③外出读书,寒暑假回到家乡的大学生。④分配工作,离开家乡的大学生。⑤居住在叙利亚难民营中的伊拉克难民。⑥到中国来工作的外国人。⑦农闲季节到城市或外地打工,农忙季节回本乡务农的农民工。⑧国家有计划的抽调人员支援西部建设。人口迁移人口流动答案2人口迁移②④⑤⑥⑧人口流动①③⑦1.人口迁移的判断2.人口迁移与人口流动的区别类型人口迁移人口流动概念人口变更定居地的空间移动住所不变更的空间移动区别居住地发生长期性或永久性的改变临时或短期离开居住地的外出活动主要原因自然环境变迁、灾荒、战乱、宗教迫害、政策、政治、经济差异等短期的工作与学习、商务活动、旅游、探亲等举例“闯关东”“下南洋”、北宋末年人口南迁、定居海外获取“绿卡”外出探亲、出国考察、长假出游、“民工流”3.人口迁移的影响正面影响负面影响迁移者获得更多的就业机会和更高的经济收入年轻人的迁出致使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