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课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教材内容:本课主要介绍了中国共产党革命进程当中的三件大事:八一南昌起义,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这三件事对今后中国革命的道路产生了重大影响,是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尤其是“农村包围城市”为今后革命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本节课在八年级上册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因为没有八一南昌起义,就没有新型的人民军队的诞生;没有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红军就无立足之地;没有红军的二万五千里长征,就不会保存革命的火种。一.课标要求知道南昌起义,讲述朱德和毛泽东井冈山会师的故事,了解中国共产党创建工农红军和农村革命根据地的意义。讲述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故事,体会红军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认识中国革命历程的艰难曲折。二.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知道南昌起义。讲述朱德和毛泽东井冈山会师的故事。讲述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故事。过程与方法通过收集南昌起义、井冈山会师、红军长征的有关史实,学习收集资料和整理资料、提取有效信息的方法。通过讨论交流,回答问题,提高分析问题和综合归纳的能力,培养团队合作的精神。通过识读“中央红军长征路线图”,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学习文图结合、灵活处理学习材料的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中国共产党为了中国人民的光明前途而抛头颅、洒热血,与国民党进行了顽强的斗争,他们不怕困难、敢于同敌人作斗争、坚信必胜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值得我们继承和发扬。三.教学过程(一)。设计思路本节课教师主要以创设情景、让学生积极参与授课过程为主,让学生课前收集资料,做好准备工作。教师根据现有的资料,尽可能运用挂图、投影、地图、歌曲等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设轻松愉悦的教学氛围,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做到环环相扣,高潮迭起。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进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对学生在探究中出现的新亮点,教师及时给予鼓励,授课过程中,让学生动脑动手、相互交流,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究,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二)教学媒体多媒体课件(三)课堂展示导入新课[投影显示]西江月秋收起义一九二七年军叫工农革命,旗号镰刀斧头。匡庐一带不停留,要向潇湘直进。地主重重压迫,农民个个同仇。秋收时节暮云愁,霹雳一声暴动。同学们,上面这首词是毛泽东同志为秋收起义而作。秋收起义、南昌起义和广州起义被称为一九二七年挽救中国革命的三大起义。这三次起义各有特色:最早的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秋收起义失败后,毛泽东率部队上了井冈山,开创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之道路;广州起义最早建立了地方苏维埃政权。那么,这几次起义的具体情况如何?我们下面一一学习,先从南昌起义开始。讲授新课1.自主探究,初步建立知识结构红军不怕远征难一、第五次反“围剿”的失利和红军长征的开始1.第五次反“围剿”的失利2.红军长征的开始二、遵义会议和长征的胜利1.遵义会议1935.12.长征的胜利从江西、福建出发→渡过湘江→抢渡乌江,攻占遵义,召开遵义会议→四渡赤水河→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翻雪山→过草地→经甘肃到达陕北吴起镇。三、红军长征的意义(实现知识与能力目标)2.体验探究,理解历史知识师:大革命失败以后,中共为什么要发动武装起义?(要求学生阅读第一目第一段小字,然后回答问题)生:(读后回答)大革命失败以后,中国共产党面对国民党反动派将对革命者斩尽杀绝的政策,高举起革命的大旗,进行武装起义。师:回答得真不错。这说明当时进行武装起义是非常必要,也是非常重要的。出示(油画:《南昌起义》)现在,请同学们看这幅油画,结合课文以及你所收集到的有关南昌起义的历史资料,来给大家讲一讲“南昌起义”。(选一名有较强表达能力的学生讲述)生:(观察图画,整理资料后讲述)1927年8月1日,周恩来、贺龙、叶挺、朱德等率领两万多人在南昌举行起义。在总指挥贺龙的领导下,暴动枪声一打响,起义官兵如猛虎下山,向敌人发起猛烈攻击。经过四个多小时激战,起义军歼敌一万多人,占领南昌城。这幅油画反映的就是南昌起义前一刻,周恩来、贺龙等领导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