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七俄国农奴制改革第二节自上而下的改革教学目标1.概述“二一九法令”的主要内容,认识其历史进步性和局限性。2.探讨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对俄国近代化进程的影响。重点难点1.《农民改革法令》的主要内容,农奴制改革后农民处境的变化。2.农奴制改革的性质。3.如何理解农奴制改革的局限性?为什么说改革是不彻底的?4.探讨农奴制改革后俄国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的原因。教学方法提问法、阅读法、讨论法等。教学过程教法与学法导入:第二节自上而下的改革【课前预习】1.1861年3月3日,沙皇___________________签署了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开始改革。2.政治上:宣布废除____________,给农民____________,农民获得了自由权和____________等公民权利。3.经济上:规定农民在获得人身解放的同时,将得到一块____________和一块____________,但必须交纳____________和得到地主的同意,份地的____________要由地主规定。4.组织上:为了管理农民还建立了一种新的管理组织——“_________”,把农民纳入了____________的控制之下。5.1861年的农奴制改革是一场________________的改良运动,是一场______________性质的改革;它促进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但保有了______________,使俄国逐渐形成了以___________为特征的帝国主义。6.19世纪六七十年代,沙皇政府在政治上实行了一系列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在地方建立了________________,后来在城市建立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此外,还对________________进行了改革等等。7.19世纪末,俄国基本完成了________________,建立一些重要的石油产地和新兴的工业部门,形成了一些新的________________,资本主义得到了迅速的发展。教学:第一课时改革的经过——自上而下的改革。1、时间人物:1861年俄历2月19日,________________。2、改革文献:《1861年2月19日宣言》、《________________》。3、改革目的:4、主要内容:(1)政治上:废除________________,农奴在法律上成为自由人,地主不得买卖或干涉其生活。用心爱心专心(2)经济上:农奴可得到一块份地,但其________________由地主决定;份地须________________赎买,未付清赎金前,农民仍须给地主服劳役、交代役金。(3)组织上:建立“________________”加强对农民管理。村社设置一个由地方贵族担任的调停人;还实行连环保以约束农民按时完成各类赋役。农民由过去受个别地主支配转变为受________________控制5、改革评价:(1)性质:(2)进步性:(3)局限性:①________________实际上是一个妥协的产物,存在着明显的历史局限性。②保留大量________________,严重影响资本主义发展速度,使之日后具有________________特点③改革实际上是对农民的一次大规模掠夺;改革后的农民仍然被束缚在土地上。仍然受地主的剥剥和奴役。第二课时1861年改革对俄国近代化进程的影响。1、政治近代化——政治体制改革(政治、司法和军事);措施影响政治参照西方资产阶级代议制模式,设立地方和城市自治机构(城市杜马和自治局)。司法废除等级法院,建立统一的各级法院,公开诉讼程序。军事实行普遍义务兵役制取代过去的募兵制,改革军事管理系统,更新设备,设立军校培养人才,提高了军队素质,增强了战斗力。2、经济近代化——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1)特点:思考1:政府给农民的解放是否是农民想要的解放?用心爱心专心(2)工业:①19世纪末完成工业革命,主要部门从手工工场向机器工厂的过渡。②纺织业最为发达;石油产量跃居世界第一,巴库成为重要石油产地。③形成新的工业区,铁路建设发展快。(3)农业:农村中资本主义的成分也得到增长。(P87-88)(4)原因:【重点优化】1、改革的两面性指的是什么?为什么说改革具有两面性?根本原因是什么?对俄国社会产生什么影响?2、沙皇政府在政治上进行资产阶级性质改革的目的是什么?3、农奴制改革对俄国近代化的影响?【典型例题】材料一:沙皇亚历山大二世曾说过:“我不愿农民过得优厚,但我要防止俄国暴动。我认为,我们把农民同土地割裂会点燃俄国。假使要我签字连同土地一起解放农奴,我宁肯把手指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