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课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课标要求】列举新中国成立以来科技发展的主要成就,认识科技进步在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作用。【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来源:学科网ZXXK]识记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理解党和政府的战略决策与科学技术发展之间的联系,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的论断探究科技的发展在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二、过程与方法:学生收集有关资料介绍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三、情感态度价值观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信心;学习老一辈科学家刻苦钻研、奋发图强的精神和热爱祖国、无私奉献的崇高品德,树立为报效祖国而奋发学习的志向;尊重科学尊重知识【教学重点】863计划、“两弹一星”到载人航天;科技的发展在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教学难点】科技战略的发展的侧重点;杂交水稻【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方法】本节课主要采用谈话讲述法进行,在具体授课方式上可多采用问题比较法、问题探究法,引导学生思考、讨论,进行教学。最好结合图片和录象资料进行讲述,把抽象的史实具体化,形象化,注意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学习习惯。使学生从感知历史中不断积累历史知识,进而不断加深对历史和现实的理解过程;同时在课堂上多注意鼓励学生主动参与、提高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在发现问题中,在探究学习中,学会学习,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历史思维能力。【导入新课】中华民族在历史上曾创造了辉煌灿烂、领先世界的科技成就;但自近代中国,中国的科技水平远远落后于西方之后;新中国成立后,中国人民开始了民族振兴的伟大历程,我国的现代科技事业也得到了较全面的发展。你知道“863计划”?你知道“星火计划”?你知道“火炬计划”?通过本课的学习你将会对我国建国以后,科技的发展脉络有一个比较完整、清晰的认识,由此导入新课。[来源:学科网]【讲授新课】一、从“两弹一星”到载人航天1.“两弹一星”新中国成立后,美国敌视中国,想要扼杀新生的人民政权;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我党第一代领导人高瞻远瞩,果断做出了发“两弹一星”的战略决策,以打破美国和苏联等国对核武器和空间技术的垄断。1964年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打破了美国和苏联的核垄断,对巩固国防,维护中国的安全,为社会主义建设创造一个安定的环境方面具有重大意义。我国在核科学的发展中,始终坚持维护世界和平,为人类造福的一贯立场。在使用核技术方面,相继建成了秦山核电站和打亚湾核电站,积极利用核能为人类造福,为社会发展尽力1994年大亚湾核电站全部工程验收合格,并投入商业运行。这标志着我国已成为世界上少数几个能靠自己的力量建成核电站的国家之一,结束了中国大陆无核电的历史。中国政府制定的第一个五年计划于1953年开始,经过5年的努力,初步建立了一系列工业部门,科学技术事业也有了一定的基础。这期间包括火箭专家钱学森在内的大批优秀科学家纷纷从海外回国,也为发展国防尖端技术创造了重要条件。1955年11月底,刚刚回国的钱学森去东北重工业基地参观,第一站到达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院长陈赓大将见到钱学森问的第一句话就是“中国人搞导弹行不行?”钱学森反问道:“外国人能干的,中国人为什么不能干?”1956年10月,在聂荣臻的提议下,中国政府建立了第一个火箭导弹研制机构——国防部第五研究院,钱学森出任院长。第五院在进行导弹研制过程中,坚持“自力更生为主,力争外援,并利用资本主义国家已有的科学成果”。[来源:学_科_网Z_X_X_K]1960年11月,中国依照苏联P-2(V-2的改进型)导弹图纸制造的第一发“1059”近程导弹在西北导弹试验基地发射成功,导弹飞行了550千米,弹头命中目标区。当晚基地举行了庆功会,聂荣臻在会上说:在祖国的地平线上,第一次飞起了中国自己制造的导弹,这是中国军备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而后,战略中程导弹被列为中国导弹发展的重点,首先上马的是一个近中程的过渡型导弹——东风2号。1966年10月27日,中国成功地进行了东风2号甲和核弹头的两弹结合试验。导弹飞行正常,核弹头在预定的距离精确的命中目标,实现核爆炸,完美的蘑菇云从目标区升起。从此,中国有了自己的实用型导弹核武器。中国整个导弹计划的发展,为航天运载火箭的发展奠定了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