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中国古代政治家第6课康熙皇帝与多民族国家的巩固教案【课标要求】评述康熙帝在巩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中的作用。知识与能力1.概述康熙为巩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所做出的努力,培养学生以正确的民族观、战争观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2.比较康熙时代的中国和西方,分析此后的中国之所以落后西方的原因,进而培养学生比较、归纳历史问题的能力。过程与方法通过学习康熙的主要历史事件,培养学生能够从不同的角度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比较、归纳和诠释历史事件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从康熙的勤奋好学、文治武功中体会康熙积极进取的精神。2.通过学习康熙为巩固和发展统一多民族国家方面所做的努力,培养学生对国家、民族的历史责任感和爱国主义情感。3.通过康熙时代的东西方历史情况的比较,培养学生用历史发展观来认识历史事件。【教学重点】康熙在推进统一多民族国家历史的进程中的主要功绩。【教学难点】如何站在世界历史的高度,对处于历史转折点上的康熙给予客观而辩证的历史评价。【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在中国历史上300多个帝王中,有一颗特别璀璨夺目的明星——“爱新觉罗·玄烨康熙大帝”。他在位时期,智擒鳌拜,剿撤三藩,南收台湾,北拒沙俄,订立《尼布楚条约》,西征蒙古,兴修水利,治理黄河,鼓励垦荒,薄赋轻税,爱民如子。康熙大帝勤于政事,雄才大略,好学敏求,崇尚节约。在位61年,由于他的文治武功,中国的多民族统一的局面得到巩固发展,出现“康乾盛世”的繁荣,开创了中国历史上封建王朝中的一个黄金时代,是一位英明的好皇帝。一、少年天子:(提出问题):阅读课文第一目,说一说少年康熙的特点和重要经历。(学生活动)1.孝庄训教,兼学满汉:康熙身上有三种血统、有三种文化、有三种品格,康熙的三种血统,他父亲是满族人,他祖母是蒙古人,他母亲是汉人,所以康熙身上有满洲人、蒙古人、汉族人的三种血统。他又受了三种文化的影响,他祖母、他家庭说满语,他的师傅,满族的师傅教给他说满语,学满文,教给他骑射,他的汉族师傅给他讲四书五经,他又受到儒家文化的教育,所以康熙他的文化来说,既受到满洲骑射文化的影响,又受到蒙古草原文化的熏陶,还受到汉族儒家文化影响。康熙的学习从五岁开始,虚岁五岁,周岁才四岁,到了上书房学习,就是到学校学习,每天用心爱心专心早上入学,晚上很晚才回来,无论是严寒酷暑,没有一天中断。他自己说,早晚读书年无间日,累得咳血,吐血了,仍然坚持学习。他说每日老师给指定的这一段要念120遍,然后要背诵120遍,之后再画一段新的继续背,就这样把《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完全一百二十遍背下来。所以后来康熙对四书随便指出哪一段,一字不差地背下来,这对一个汉族的青少年已经是不容易的,对一个刚入关不久的满族少年更是难能可贵。2.博才多能,学贯中西:康熙对西方科学技术的接纳,表现了帝王的宽大胸怀和求知欲,但这仅仅是一种个人行为,没有形成吸收西方科学技术的政策,也没有形成为一种制度。康熙故去之后,人亡政息,他的继任者对西方的科学技术都不感兴趣,这也是造成近代中国科学技术落后的重要原因之一。3.内外形势严峻:康熙初年清朝面临的形势和任务:①郑成功收复台湾后,坚持抗清②侵入我国黑龙江流域的沙俄势力有待驱逐(中华民族与外来侵略势力之间的矛盾)③漠西和漠北的蒙古各部需要加强管理。(中央与少数民族分裂势力之间的矛盾)任务:统一全国和保卫边疆④满族入关后强制实行圈占土地、剃发易服等政策造成的满汉民族矛盾尚未平复任务:缓和满汉民族矛盾二、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措施:(提出问题)康熙初年,为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采取了哪些措施?(学生活动)1.南方:平定三藩之乱。三藩为平西王吴三桂、平南王尚可喜、靖南王耿精忠,占有云南、贵州、广东、广西、福建等广大地区,威胁清朝的统治和国家的统一。康熙下令撤藩,亲自指挥,大胆任用汉将,重用绿营。历时八年,终于平定三藩之乱。策略:剿抚并用2.东南:统一台湾。郑成功1662年收复台湾,驱逐了荷兰侵略者,是民族英雄。一方面有利于台湾的早期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