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教学目标】目标内容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识记理解运用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宣传十月革命;传播马克思主义;问题与主义之争;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相结合通过对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问题与主义之争、马克思主义同工人运动相结合等内在关系的分析,提高学生对历史事件间相互影响的认识及理解能力。通过对中国共产党诞生的历史必然性的分析,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使学生认识把马克思主义同工人运动相结合的科学社会主义道路是五四运动以后中国人民的历史选择。问题探究概括阐释独立思考通过对陈独秀、毛泽东等先进知识分子先后转变为马克思主义者以及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历史条件的讲述,加强对学生进行革命信念主义的教育,加深国情教育和热爱党的教育。先进知识分子选择了马克思主义先进知识分子的思想转变;建立中国共产党【教材结构及重点难点】一、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1.宣传十月革命2.传播马克思主义3.问题与主义之争4.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相结合二、先进知识分子选择了马克思主义1.先进知识分子的思想转变2.建立中国共产党重点: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先进知识分子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难点:问题与主义之争;先进知识分子的思想转变的原因。【教学方法】本节课的教学可采用“问题式”和“导学式”教学模式和思路,在教师积极引导下,突出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同时配合史料阅读、质疑答疑、课堂讨论等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努力实现师生教与学的有机互动。在教材的处理上,应突出重点、难点内容,点拨思路,启导分析,给学用心爱心专心生留下较多思考的时间和空间,借以逐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探究性学习的习惯,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历史思维能力。【导入新课】新文化运动是中国近代以来一次空前的思想解放运动,特别是十月革命后开始宣传十月革命,介绍马克思主义。五四运动促使新文化运动发展到一个新阶段,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成为新思潮的主流。五四运动中,工人阶级以独立的姿态登上政治舞台;五四运动之后,宣传马克思主义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流。随着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一批接受马克思主义的先进知识分子开始建立无产阶级的政党组织。由此导入新课。【讲述内容】一、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1。宣传十月革命在中国大地上,李大钊第一次举起了社会主义的大旗。俄国十月革命的消息传来,新文化运动中的一批先进分子,极力宣传十月革命。在十月革命的影响下,一批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迅速成长起来。他们开始抛弃了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热烈地向往社会主义的俄国,并迫切地期望以俄国为榜样来改造中国。他们之中最突出的代表就是李大钊。1918年,李大钊接连发表了《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等文章。他指出,俄国革命"是立于社会主义上之革命",是"二十世纪中世界革命的先声",是"世界人类全体的新曙光。"中国人民应"翘首以迎其世界新文明之曙光"。他号召人民向俄国学习,为在中国实现“劳工社会”而奋斗。2。传播马克思主义五四运动爆发以后,李大钊发表了《我的马克思主义观》一文。文章比较全面、系统地介绍了马克思主义。从而标志着李大钊转变为马克思主义者。李大钊是中国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先驱。鲁迅后来称赞这些文章是"先驱者的遗产,革命史上的丰碑。"毛泽东在讲到李大钊时曾说:我们是他们那一代人的学生"。他的转变不仅使《新青年》逐渐成为马克思主义的宣传阵地,而且对于推动一批先进的知识分子接受马克思主义起到重要作用。与此同时,广东的杨匏安也发表了介绍马克思主义的文章《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对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历史、马克思学说如唯物史观、阶级斗争、剩余价值等都有详尽的介绍,它被称为《我的马克思主义观》的姊妹篇。那时候宣传马克思主要的刊物,还有由陈独秀、胡适担任主编《每周评论》。北京的《晨报》还开设了“马克思研究”专栏。随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各地还出现了一批研究马克思主义的社团,翻译了一批马、恩的经典著作。如《共产党宣言》《雇佣劳动资本》《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国家与革命》等,进一步推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