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学东渐与维新变法思想【教学目标】目标内容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识记理解运用开眼看世界背景;代表人物及主张从开眼看世界、“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维新变法思想,理解自鸦片战争后至19世纪末中国近代思想向西方学习发展的渐进过程,增强学生对中国近代思想向西方学习的渐进过程的感性了解,为深入认识这一阶段思想解放的意义奠定基础通过对西学东渐与维新变法思想的学习,培养学生把历史思潮放在特定历史条件下去分析考察的思维方法,提高学生运用存在和意识之间辩证关系的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论从史出问题探究历史比较概括阐释通过对西学东渐与维新变法思想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向西方学习,是符合历史发展的潮流的,由此学习寻求救国救民之路而上下求索的可贵品质,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逐步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历史观。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目的;洋务派和顽固派的论争;洋务思想的结局维新变法思想早期维新思想;维新思想的结局;维新思想代表人物及主要主张【教材结构及重点难点】一、开眼看世界1。背景2。代表人物及主张二、中学为体,西学为用1。目的2。洋务派和顽固派的论争3。洋务思想及结局三、维新变法思想1。早期维新思想2。维新思想代表人物及主要主张用心爱心专心3。维新思想的结局重点:开眼看世界的代表人物及主张;“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思想;维新变法思想难点:“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思想和维新变法思想异同及近代思想发展的特点【教学方法】本节课可采取提问、史料阅读、课堂讨论等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结合在教学过程中可结合图来讲解,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在教学中努力教会学生掌握历史学习的基本方法,使学生能基本做到论从史出、史论结合;注重探究学习,善于从不同的角度发现问题,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注意培养学生养成独立思考学习的习惯,以及能对所学内容进行较为全面的比较、概括和阐释的能力。【导入新课】19世纪的初期,清王朝依旧做着"天朝上国"的迷梦。清王朝统治集团虚骄自大,闭目塞听,对世界形势茫然无知。这个时期的有一个文人汪仲洋写了一首诗来描述他对英国人的印象。他描写的英国人有着鹰钩鼻子、猫眼睛、红色的络腮胡子和头发,他们的长腿不能弯屈,因而他们不能奔跑和跳跃。他们碧绿的眼睛畏怯阳光,甚至在中午不敢睁开。两江总督裕谦在几个地方明确地描述英国人不能弯屈腰身和两腿,所以他们如果挨打,便会立即倒下。应该承认,有少数士绅怀疑这些流行的观点由于实行严格限制对外交往和贸易的闭关政策,使中国与世界隔绝开来,远远落后于世界发展的时代潮流。鸦片战争隆隆炮声,使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从鸦片战争的洗礼下,在外国洋枪洋炮的震撼下,开始感受到中国在技术上的落后,从而在中国掀起一股"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由此导入新课。【讲述内容】一、开眼看世界1。背景鸦片战争前夕,清朝已经处于封建社会晚期,危机四伏。正当清朝封建统治危机四伏、腐败不堪的时候,世界上的形势如何呢?当清王朝走向衰败、欧美资本主义国家崛起。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加紧侵略扩张。清王朝依旧做着"天朝上国"的迷梦。鸦片战争爆发后,天朝上国被一个西方岛国打得一败涂地,使华夏鄙视远夷的传统观念受到猛烈的冲击。一些中国的有识之士在严峻的现实面前,开始从“天朝上国”的梦幻中惊醒了。他们开始睁开眼睛去看看陌生的外部世界,寻求强国御侮之道。2。代表人物及主张(2)开眼看世界的倡导者──林则徐、魏源林则徐不仅是最早抵抗西方侵略的民族英雄,也是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请思考:为什么说林则徐是中国近代"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林则徐在官署中设立译书馆,组织人员搜集、翻译西方国家的书报,注意研究各国用心爱心专心情况、动态。他主持编译和审订了《四洲志》,介绍了世界5大洲30余国的历史、地理和政情。还摘译了《各国律例》。1840年春,林则徐捐资仿照欧洲船舰式样,制成两艘战舰,并搜集、绘制了多种新式战船图式,还提出建设一支新式海军的主张。魏源是林则徐的好友,著名学者。战争中(1842年)曾为两江总督裕谦的幕府,亲自参与抗英斗争。1841年夏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