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课科学的革命一、学习目标:1知道相对论、量子论的主要内容,认识其意义。2通过对相对论、量子论出现过程的学习,培养学生敢于怀疑、勇于创新的精神。二、知识导航:1知识要点:⑴代物理学的两大支柱理论——相对论、量子论出现的历史背景⑵相对论的主要内容:相对性原理和光速不变原理(对宏观世界领域的探索)⑶量子论的形成与内容(对微观世界领域的探索)⑷相对论与量子论出现的重大意义2知识结构3重难点分析⑴相对论、量子论出现的历史背景——19世纪经典物理学的危机是什么?17世纪后期,牛顿发表了著名的力学三定律(惯性定律、加速度的比例定律、作用与反作用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标志着经典力学体系的建立。当时,以牛顿力学为代表的经典物理学被认为是绝对权威的理论,认为一切自然现象都可以用经典物理学加以说明,而且物理学已经发展到了完整、系统和成熟阶段,以后的工作只不过是在细节上做些修正和补充,在计算上更细致一点,使理论更加完备。一些科学家还根据万有引力定律计算出了海王星和冥王星的位置,证明了经典物理学的准确性、科学性和可预见性。但是,经典物理学是以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低速运动的物质为研究对象的,在这里,时间和空间被认为是绝对的,是与物质运动无关的因素。因此,一旦物理学研究的这种基础发生变化,如所研究的物质是以光速或接近光速运动时,经典物理学的某些结论就变得不准确。这种状况随着20世纪以来科学研究的不断深入而日益显现,如神秘的“以太”一直不能被证明是存在的、高速运动的微观粒子发生的现象非经典力学所能解释等。物理学只有来一番彻底的革命,才能适应科学研究的新形势。在这种背景下,相对论与量子论应运而生。⑵相对论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有何重大意义?用心爱心专心科学的革命背景:经典物理学的危机。以牛顿力学为代表的经典物理学无法解释19世纪末以来的物理学新发现现代物理学的两大支柱相对论量子论内容:相对性原理与和光速不变原理。时间、空间、运动、质量是相对的。意义:扩展了物理学的研究空间和应用领域(从日常范围到宏观宇宙空间);开阔了人们的思维过程:普朗克的量子假说;玻尔提出原子的量子理论;爱因斯坦提出光电效应。意义:对化学、生物学、医学等多门学科产生重大影响,直接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从根本上改变了人类的物质生活相对论的两个基本原理是相对性原理和光速不变原理。在相对性原理中,爱因斯坦认为时间、运动、质量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较典型的现象是运动的物体长度变短(尺缩效应)、运动的钟比静止的钟走得慢(钟慢效应)、运动的物体重量变大。尺缩效应和钟慢效应:两者都是狭义相对论的结论。一根在静止时长度为L′的细杆,当沿长度方向以速度v运动时,静止的观察者测得的长度为,其中c是光速。由此可见L总是小于L′,这是尺缩效应。钟慢效应可以简单理解为运动的钟总是比静止的钟走得慢,当然,这种变化只有在速度接近光速时才会明显。光速不变原理则认为光的传播速度在任何条件下都是不变的。相对论的提出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19世纪末出现的经典物理学的危机,可以广泛地解释不同运动的物质,创立了一个全新的物理世界,极大地扩展了物理学应用的领域,也使人们对自然规律的探索从普通世界深入到广阔的宏观宇宙空间。由于相对论的观点与人们的日常经验不太一致,甚至有着尖锐的冲突,相对论从一开始就受到包括一些科学家在内的很多人的反对。1921年爱因斯坦获得了诺贝尔奖,当时不少德国的诺贝尔奖获得者威胁说,如果给相对论授奖,他们就要退回已获得的奖章,结果评选委员会只好让爱因斯坦作为光电效应理论的建立者得奖,相对论始终没有获得诺贝尔奖。但相对论在物理学上却非常合理且为实验所证实。这就提醒人们甚至要敢于怀疑常识,勇于创新,因为即使生活中习以为常、看起来无懈可击的规律都有可能是不科学的。⑶量子论及其与意义量子论最先由德国物理学家普郎克于1900年提出。他认为,物质的辐射能不是连续的,而是以最小的、不可再分的能量单位即能量量子的整数倍跳跃式地变化的。随后英国物理学家卢瑟福和丹麦物理学家玻尔把量子论用于原子结构的研究,证实原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