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国农奴制改革教学目的(1)了解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的国内背景包括农奴制阻碍了俄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俄国农民和资产阶级反农奴制的斗争,上层知识分子在思想领域的革命呼声。(2)了解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的国际背景也就是克里米亚战争对俄国的影响。(3)理解沙皇政府选择了“自上而下”改良的道路。(4)农民的“解放”、改革的两面性、19世纪70年代上层建筑的改革、俄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四个子目,其核心是俄国农奴制改革,理解它的关键就是要二一九法令的主要内容。重点1.封建农奴制对俄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产生的阻碍及其表现。2.对外争夺侵略利益的克里米亚战争的失利对俄国社会产生的的影响。3.反对农奴制和沙皇统治的民主主义革命者和革命思想及其局限性。4.《农民改革法令》的主要内容,解决重点的关键是比较改革前后农民处境的变化。难点比较俄国与西欧国家资本主义发展的差距,从国内和国际两方面整体把握俄国农奴制改革的背景。俄国农奴制改革的意义及其局限性教学环节说明备注教学内容课前预习(导学案形式)1.19世纪初期,俄国是一个落后的__________国家,但_____________在俄国封建社会内部得到了一定的发展。要在俄国发展资本主义经济,冲破_____________是首要任务。2.在俄国农奴制度中受害最深的是广大_____________,他们提出了废除_____________,争取_______和________的政治要求,他们的斗争沉重打击了_____________,动摇了农奴制度的基础。3.受到_____________的影响,一些俄国贵族军官主张废除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建立_____________。4.受到十二月党人起义影响的革命民主主义者是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他们号召人民起来以暴力推翻_____________。5.1853年,俄国发动了侵略土耳其的战争,后来发展成为_____________战争。这场战争动摇了俄国在欧洲的_____________地位,同时,也让我们认识到只有实行_________才是俄国惟一的出路。6.面对严重的国内外危机,____________________已经成为当时俄国社会矛盾的焦点。并且也进一步迫使沙皇政府走上了“_____________”的改革道路。知识链接1.分析俄罗斯人的民族性格,结合目前最新的学术成果(材料来自于目前最权威的学术杂志《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上的相关学术成果)。2.俄罗斯继承的罗马帝国、拜占庭帝国、蒙古金帐汗国的政治、经济、文化遗产,这些遗产对俄罗斯近代产生的影响。3.可以适当补充俄国的对外扩张史以及彼得一世改革的相关内容新课导入简述近代沙俄的形成:14世纪中期,从蒙古帝国之金帐汗国独立出来的诸罗斯公国之一的莫斯科公国日渐强大,兼并周围小国。1546年,莫斯科公国大公伊凡四世加冕称沙皇,沙俄诞生,此时应为封建农奴制。1613年7月11日,沙皇米哈伊尔·费奥多罗维奇·罗曼诺夫在莫斯科圣母大教堂举行加冕典礼,开创罗曼诺夫王朝。1721年,彼得大帝与瑞典进行的北方战争胜利后,使俄罗斯参政院授予“俄罗斯帝国皇帝”的头衔,俄国成为正式意义上帝国。后领土不断扩张,20世纪初成为拥有领土2200多万平方公里的大帝国。问题一:根据课文分析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的国内背景有哪些课程讲授1、根据课文,简述俄国的农奴制?农奴、农民、奴隶有什么区别?(1)是15世纪下半叶~19世纪上半叶,俄国在以劳役制为主要剥削形式的地主庄园经济基础上建立的经济、法律制度。农民被束缚在地主的土地上,在土地、人身、司法上依附于地主,处于社会最低层,实际上是农奴。(2)农奴:封建社会中在土地、人身、司法上依附于地主的农业生产者。在经济上受剥削,没有人身自由和任何政治权利,处于社会最底层。农民:租种地主的土地,也有属于自己的私有土地,人身比较自由。奴隶:为奴隶主劳动,没有自己的土地,也没有人身自由的人,常常被奴隶主任意买卖或杀害。2、俄国农奴制改革前,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在俄国内部的发展有哪些表现?A、农业方面:⑴产生了资本主义萌芽,地主开始用雇佣劳动力代替农奴劳动;⑵在农奴内部也产生了分化,少数富农成为资产阶级。B、工业方面:19世纪30年代末,开始工业革命。机器生产代替手工劳动,工业企业的数目增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