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初期的政治建设考点、知识点课标要求:概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史实,阐述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和完善,认识我国民主政治的特色。学习目标一、知识与能力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概况,认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部宪法》的诞生,阐述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知道这三项制度是中国的根本政治制度,初步认识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色。二、过程与方法注重启发式教学,可事先拟好专题,自由组合并设计具有针对性、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在课堂上引导学生主动发表意见,并对学生在探究过程中的表现予以及时而恰当的评价。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一个全国人民大团结的盛会,胜利的盛会。共同纲领起临时宪法的作用。会议对建立新中国做出了重大贡献。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对祖国统一、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地区发展具有重大意义。重、难点重点: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的诞生;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内容和意义,认识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色。难点:认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是政治建设的根本前提。正确认识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色。学习环节和内容学生活动建议教师活动建议调整记录新课导入:师:从2000年开始,每年3月许多电视台都会做一个专题节目——**跑两会师:两会指的是哪两会?反映了我国的什么制度?生: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1、学生加强课前预习加强对学生的学法指导师: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政治协商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政治协商制度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构成了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本内容。这三大制度是何时确立的?主要内容又是什么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新中国初期的政治建设。幻灯片显示:标题《新中国初期的政治建设》及《课程标准》要求:概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史实。阐述三大政治制度的建立和完善。认识我国民主政治的特色。讲授新课:一、一唱雄鸡天下白:新中国的成立师:在本课开始之前,我们一起来认识:李富贵这个新朋友,今天,将由李富贵这个虚拟的历史人物带领我们穿越时空的隧道,一起回味那一段峥嵘岁月,感受体验那一段逝去的历史。投影《李富贵回忆录:(一)》:1949年3月25日傅作仪投降了,解放军驻进了北京,不知道新来的军队怎样,大家都闭门不出。但新来的军队确实很好,纪律严明,不骚扰百姓。于是,大家也便渐渐地放松了,原本冷清的茶馆里人又渐渐多起来。这几天消息不断,听说中共在西柏坡召开了一个会议……师:同学们猜到这是什么会议了吗?生:七届二中全会(一)七届二中全会同学们阅读课文,归纳七届二中全会召开的时间、地点、工作重心、工作中心、基本政策、总任务。师:七届二中全会中,党的工作重心发生了怎样的转移?生:由乡村转移到城市。师:之前,党的工作重心在农村,是始于什么时候?生:1927年,秋收起义攻打大城市受挫后,毛泽东率领工农红军到井冈山地区,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师:为什么在1949年的3月,党的工作中心会发生变化呢?结合李富贵回忆录中的情境:“傅作仪投降了,解放军驻进了北京”。生:当时,三大战役已经取得了胜利,革命即将在全国取得决定性的胜利,所以,城市的建设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师:那么,中共历史上有哪几次工作重心的转移呢?生:(归纳)师:工作重心的转移是根据具体的国情,这也体现了中共实事求是的精神。七届二中全2、课堂中加强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会的召开,为新中国成立作了理论准备。1949年春,毛泽东与中央其他领导人一起离开西柏坡乘汽车前往北平。毛泽东上车时,风趣地对周恩来说:我们进京赶考去了!周恩来笑着点头道:我们应当都能考及格,不要退回来。毛泽东充满信心地笑着说:我们决不当李自成,我们会考个好成绩。那么,毛泽东进城后,考试成绩怎样呢?我们且看下文:投影《李富贵回忆录:(二)》1949年9月21日今天一大早,茶馆里的人进进出出,人们脸上洋溢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