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节、统一中国的第一个皇帝——秦始皇一、秦统一六国原因1、客观条件:①经济基础:封建经济的发展要求结束分裂,同时又为统一提供了物质基础②政治基础:争霸、兼并战争使国家由区域性向大一统发展③民族基础:各民族逐步融合,民族凝聚力加强④群众基础:战国时期,各诸侯国割据混战,加深了人民的困苦,人民厌战渴望统一⑤思想基础:法家关于建立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封建国家的理论2、主观条件:①秦国商鞅变法奠定经济和军事基础,实力最强,具备进行统一战争的条件(根本原因)②个人因素:嬴政具有雄才大略。顺应历史发展的趋势,施展雄才大略,广罗人才,谋略正确二、秦巩固统一的措施措施影响政治中央:皇权至尊、三公九卿地方:郡县制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经济统一度量衡、货币促进经济发展文化统一文字:小篆;焚书坑儒促进文化发展思想控制,摧残文化军事征百越、击匈奴;修筑长城奠定基本疆域交通修筑驰道、直道、人工渠道促进交通发展专制主义:皇帝个人专断独裁,集国家最高权力于一身,从决策至行使军权、政权、财权都具有独断性和随意性。中央集权:指中央与地方权力分配中,全国军政财大权归属中央,地方完全由中央管理和控制,绝对服从中央。(1)皇帝制度皇位世袭:“家天下”的皇位继承制是君主权力集中的另一体现。皇帝独尊:确立“皇帝”称号;皇帝自称“朕”;命令称“制”或“诏”,印称“玺”。皇权至上:权力高度集中的标志。“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2)三公九卿制职位名称职权范围任用标准历史意义丞相辅佐皇帝处理全国政务“贤”“能”由皇帝任命是对世卿世禄制度的否定太尉协助皇帝管理军务御史大夫掌管律令、图籍,并负责监察百官(3)地方:郡县制分封制以血缘为纽带,官职是世袭的。郡县制不是以血缘为纽带,其官职是由皇帝直接任。可以起到强干弱枝,避免国家重新陷于分裂的局面。(4)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①对秦朝的影响:一方面有利于封建经济文化的发展,对祖国疆域的初步奠定,巩固国家统一,及形成中华民族起了重要作用;另一方面,秦朝依靠皇帝的专制权威,加强对人民的压榨,造成阶级矛盾迅速激化。②对后世的影响:秦朝建立的中央集权专制统治的政治制度具有很大的开创性,它奠定了专心爱心用心1中国两千多年封建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代封建王朝所沿用,且不断加强与完善。三、秦始皇的暴政1、焚书坑儒——钳制了思想、破坏了文化2、急建长城:伟大建筑,暴政见证(五年,40多万民工)3、大兴土木:阿房宫、骊山陵(140多万人/年)4、刑法严酷:5、赋税沉重:四、评价秦始皇评价古代政治家的一般方法:了解基本史实、一分为二评价史实——1、是否有利国家统一;2、是否保持政治安定;3、是否促进经济发展;4、是否促进文化繁荣;5、是否促进民族融合;6、是否反抗外来侵略。1、功:①国家统一:结束诸侯割据,统一全国②政治:开创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③经济:统一度量衡、货币,促进了经济发展④文化:统一文字促进文化交流,⑤民族融合:通过统一战争,促进了民族融合,2、过:①暴政:严刑酷法、大兴土木,徭役兵役繁重;②焚书坑儒摧残文化第2节、大唐盛世的奠基人——唐太宗一、贞观之治1、概念:唐太宗在位时期封建政治开明、社会经济迅速发展、社会秩序比较安定,文化繁荣,史称“贞观之治”。2、原因(1)主观:①吸取隋亡教训,避免重蹈覆辙②唐太宗的雄才大略,个人作用(2)客观:①隋朝的建设和经济繁荣,创造条件②广大劳动人民的辛勤劳动是社会繁荣的主要动力3、表现(1)制度建设①政治上发展和完善隋朝的三省六部制度,②文化上进一步发展隋代的科举制,③经济上延续唐初的均田制和租庸调制。(2)重用人才①选拔人才:唯才是举,不避亲仇(如重用原是太子李建成属官的魏征);办学科举,广开才路。②使用人才。知人善任,各取所长(房玄龄,杜如晦);一视同仁,民族平等;广开言路,兼听博采。纳谏如流,奖罚分明。③爱惜人才。疑人不用,用人不疑;待臣以礼,爱护下属。(3)从谏如流(4)慎用刑法(5)轻徭薄赋,修养生息专心爱心用心2(6)力倡节减(7)民族政策①平定边疆:平定东突厥,打败颉利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