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新时期中国外交政策与成就【学习目标】1、理解中国外交政策调整的背景和内容。了解中国在联合国和地区性组织中的重要外交活动2、了解中国在联合国与地区性组织中的重要外交活动,理解我国为现代化建设争取良好国际环境、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所作出的努力,认识外交政策调整的影响和作用。【知识结构】【教学过程】探究活动一:影响一个国家外交政策的因素有哪些?国际国内形势的变化;国家的实力;国家利益等。探究活动二:新时期外交政策调整的原因有哪些?(1)中国进入改革开放的新时期。(2)国际形势的发展和和国内建设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依据)探究活动三中国新时期外交政策调整的表现有哪些?(1)关于战争与和平的看法改变。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邓小平根据国际形势的变化,反复强调,虽然战争的危险还存在,但是制约战争的力量有了可喜的发展,世界和平力量的增长超过战争力量的增长,在较长时间内不发生大规模的世界战争是有可能的,维护世界和平是有希望的。这一科学的判断,成为新时期中国确定对外关系的一个出发点。(2)在对战争与和平问题科学论断的基础上,提出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两大主题的新论断。强调要坚持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为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争取一个较长时期的国际和平环境和良好的周边环境。(3)新时期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具体表现为不结盟政策。(4)实行对外开放,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成为改革开放以后中国同世界上一切国家建立和发展外交关系,在经济、文化等方面进行广泛交流与合作的出发点。史料链接:材料一:1988年12月邓小平在会见外宾时说:“世界上现在有两件事情可做,一个是建立国际政治新秩序,一个是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我们应当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指导国际关系的准则。我们向国际社会推荐这些原则……这是件了不起的事情,不赞成的人会有不少,但只有高度的智慧和战略的胆识,就一定可以完成。”材料二:邓小平说:“中国的对外政策是独立自主的,是真正的不结盟。中国不打美国牌,也不打苏联牌,中国也不允许别人打中国牌。”材料三:邓小平1989年10月在同美国前总统尼克松谈话时有一段精辟的论述:“考虑1新时期外交政策与成就政策政策调整的背景政策的内涵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奉行真正不结盟政策坚持对外开放成就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活跃在地区性的国际组织中谋求重大国际问题和地区问题合理公正解决积极参加维和行动和裁军行动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基础,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积极参与亚太经合组织的活动加强与东盟、欧盟的合作领导建立上海合作组织国与国之间的关系主要应从国家自身的战略利益出发。着眼于自身长远的战略利益,同时尊重对方的利益,而不是去计较历史的恩怨,不去计较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差别,并且国家不分大小强弱都相互尊重,平等相待。这样,什么问题都可以妥善解决。”材料四:江泽民曾说:“我们坚持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同世界上一切国家友好交往、平等相待、互利合作,推动人类进步事业不断发展。”读史感悟:(1)材料一中邓小平认为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是什么?(2)材料二体现的不结盟政策的具体表现是什么?(3)从材料三、四可以看出中国在处理与其他国家之间关系的原则和出发点是什么?探究活动四:中国在改革开放新新时期开展的外交活动有哪些?(成就)活动一、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史实:(1)作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积极作出贡献:参加联合国千年首脑会议,并倡议安理会首脑首次会晤。(2)积极裁军(3)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活动二、推进新型区域合作史实:(1)1993年11月,江泽民同志在美国西雅图出席亚太经济合作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2)2001年l0月,中国第一次举办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第九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会议中,中国政府提出了加强合作、使各个成员国从经济全球化和科技进步中受益的目标。(3)1996年4月,中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五国元首在上海会晤。确立“上海五国机制”(4)2001年6月,“上海五国”机制发展成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