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5光的反射和折射第一课时教学目标:观察光的反射现象和反射分类。掌握光的反射定律。理解光路可逆。学会用光的反射解决实际问题。教学重点:光的反射定律的探究活动。教学难点:漫反射实验和漫反射遵循光的反射定律。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1、光线?(光通过的路线,带箭头的直线表示)(演示)点亮手电筒。看到手电筒的光和看到屏幕有什么不同?——手电筒是光源,它发出的光直线传播,进入眼睛引起视觉。——屏幕不是光源,光在屏幕发生反射,反射光进入眼睛引起视觉。(小结)我们能看到本身不发光的物体,是光反射的缘故。(板书课题)当人们在潜水艇里观察海面上的景物时,常用潜望镜;我们平时经常照镜子等等都与光的反射有关,那光的反射有什么特点?二、光的反射现象(演示)1.激光在空气中传播。2.激光在平面镜反射。对比前后的光线,发现有什么不同?问题:光不是直线传播吗?第2次光线为什么弯曲?(提示)光直线传播的条件。概念:光从一种均匀的物质射向另一种均匀物质时,在分界面有一部分光要返回原物质继续传播,这时光的传播方向发生了改变。(板书一、光的反射现象)解释:1、返回——一定逆着原来的传播方向吗?有没有可能逆着原来的方向传播?当逆着时,在同一条直线,传播方向相同吗?(副板书光线的读法与箭头!)2、一部分——还有光呢?不透明物质:吸收一部分光;透明物质:光进入发生折射。三、光的反射探究活动(一)提出问题假如有一条光线射到物体上,反射光线是沿任何方向都有可能呢,还是仅存在一个方向?如果改变入射光线的方向,反射光线会不会随着改变,还是保持不变。你认为光的反射是遵循一定的规律?今天我们就来探究这个问题。(二)建立假设为了研究问题更直观、形象,我们用沙子和竹筷来模拟光的反射现象。[一]介绍名词并画图(副板书):“三线两角”1、沙子的表面——反射面MM;2、一根竹筷——入射光线AO;3、入射点O;4、一根竹筷——法线ON(为了研究问题的方便,人为引入一条假想的线,实际上并不存在,它经过入射点与反射面垂直,所以画虚线);5、入射角——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注意不是线与界面的夹角,而是线与法线的夹角);6、另一根竹筷——反射光线OB;7、反射角——反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二]下面请同学们将竹筷插在沙面上模拟光反射的实验。学生分组实验,四个模型展示,标明1、2、3、4组,要找出第1、2组,1、3组,1、4组的不同。[三]针对子问题,建立假设:1、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是否在同一平面。(1)第1组——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2)第2组——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不在同一平面内。2、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是否在同侧。(1)第1组——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在法线的异侧。(2)第2组——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在法线的同侧。3、反射角、入射角的大小关系。(1)第1组——反射角等于入射角。(2)第2组——反射角不等于入射角。下面我们就通过实验来检验假设。(三)设计实验,检验假设。1、问题:需要什么器材?——光源、反射面、量角器、光屏。问题:光屏有什么用处?(背景、量角度、检查是否共面)——出示实验器材2、问题:实验如何进行?介绍小门的作用。3、注意事项:镜子靠近光屏;入射点在光屏的圆心。4、学生分组实验,填写现象,总结结论。5、学生汇报(投影),教师引申:(1)小门后转,反射光线随之转动?反射光线消失了?如何简单证明没有消失?反射光线在哪里?(2)当入射光线在法线左侧,反射光线必定在哪里?(3)入射角=反射角与反射角=入射角有什么不同?(强调因果关系)当光线垂直入射,三条线的关系如何?两个角的关系如何?——(演示)6、总结,修正。四、光的反射定律内容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板书,画图)《多媒体》——光的反射定律阐述了三线、两角的关系。判断:当你从平面镜里看见别人的眼睛的同时,别人也可以从平面镜里看见你的眼睛对吗?五、光反射时,光路可逆。学生继续实验。六、练习1、根据入射光线画反射光线。2、根据反射光线画入射光线。3、根据入射光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