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物质世界的尺度、质量和密度第1节物体的尺度及其测量第2课时体积的测量和长度的特殊测量一、知识与技能初步了解测量有误差,知道误差与错误不同,知道减少人为因素造成误差的方法。二、过程与方法要知道物体的尺度必须进行测量,测量时必须要有统一的测量标准,恰当的测量工具和正确的测量方法。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测量误差的认识及科学窗等栏目的内容来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激发学生积极参与长度的测量实践探究活动的热情。2.通过体积、长度的测量,密切联系实际,渗透物理教学应“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理念,关注科学技术的发展与社会进步的关系。学会正确测量体积以及特殊长度的测量。1.测量实质的理解。2.特殊的测量方法。刻度尺、硬币、圆柱体、金属丝、量筒杯。从刻度尺的不同部位开始测量一、进行长度测量的实验提出实验内容,分组讨论实验方法及细节进行实验提出实验内容:1.测物理书的宽2.测硬币直径3.测圆柱体周长4.测金属丝直径5.《地理图册》P35页上成都到重庆的公路长6.物理书上的一页纸的厚度组织讨论:如何测量更准确如何记录数据二、绘制表格,标出单位进行实验组织学生进行实验并及时给予指导学习误差、误差与错误的区别及减小误差的方法:收集物理课本的宽并记录。提问;三名同学的操作都是正确的,为什么结果会不完全一样?1.介绍误差的概念: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做误差。2.产生误差的原因:测量工具不准确;测量方法不完善。3.减小误差的方法: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尽量选择精确度高的仪器;改进测量方法。误差与错误的区别。三、体积的测量任何物体都要占据一定的空间,也就是具有一定的体积。体积用符号V表示,在国际制单位中,体积的单位是立方米(m³)。学会使用量筒量杯,知道它们的度数方式,会使用它们测量不规则物体的体积。完成本课时对应课后练习1.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方法让学生亲自动手测量物体的长度和体积,使学生记忆深刻。2.纵观本节课的设计,不难发现每个环节都是从实验入手展开教学的,这一个个精心设计的问题,组成一个步步攀升的台阶,引领学生走向尺度的概念。3.在不违背新课程标准的前提下,在本节课教学过程中,对教材进行了一系列的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