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九年级第十一章多彩的物质世界第二节质量授课教师:课型:课时数:2授课时间:审核人意见(签名):一、学习目标教学目标:一、知识技能1.知道质量的概念及其单位.2.了解质量是物质的一种属性.3.通过实验操作掌握天平的使用方法.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际操作天平,培养学生自己动手的能力.2.通过使用天平,学会测量固体的质量.3.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天平使用的技能训练,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协作精神.教学重点:1.质量的单位及其换算关系.2.托盘天平的使用方法及应注意的事项.教学难点:1.对质量的单位形成具体的认识.2.质量的单位换算、科学计数法的应用.二、资料准备:天平、砝码、钢尺、钢钉、铁块、铁锤等本节内容包括三部分:质量的概念,质量的单位,质量的测量。而质量的测量的重点。要注意“物质”和“物体的区别。物体有一定的形状,占据一定的空间,是有体积和质量的实物。物质是构成物体的材料。例如:桌子是物体。构成桌子的物质是木材,还可以是铁。千克是国际单位。国际单位还有吨、克、毫克。实际生活中还用到斤,它不是法定计量单位。注意记住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质量的测量工具是天平。天平是精密测量工具。三、学习过程:环节一、举例:一块冰、一颗铁钉、一张课桌,一块木板、一把铁锤、一桶水等物体,问题:能否将这些物体进行分类?你分类的理由是什么?学生交流、讨论。归纳:上述物体可以分为三类:铁钉和铁锤为一类,它们都是铁制成的;木板和米尺为一类,它们都是木材加工成的;冰块和水为一类,它们都是水,只是状态不同而已。教师:铁钉和铁锤、木板和米尺、冰块和桶里的水,我们都把它们称为物课堂反馈:体。构成这些物体的铁、木材、水,我们都把它们称为物质。从上面的例子我们可以看出物体是由物质构成的。结论:一切物体都是物质组成的。比较:一把铁锤和一只铁钉都是由铁这一种物质构成的,但两者所含铁这种物质的多少不同,一把铁锤比一只铁钉所含的铁多;一张课桌和一把教学用木制米尺都是由木材这一种物质构成的,但两者所含木材这种的物质的多少不同,一张课桌比一把教学用木制米尺所含的木材多。教师:在物理上为了描述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引入质量概念,物理学中把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叫做物质。质量通常用字母m表示。环节二、质量是物体的基本属性演示:(1)把冰块放在烧杯中用酒精灯加热,使其熔化成水;用铁锤把铁钉敲弯。问题:(1)烧杯中冰熔化成水,所含的水的质量有没有变?(2)铁钉敲弯了,铁钉的质量有没有变?如果将这一只铁钉由教室里带到宜宾,或带到更远的地方,它的质量会不会发生变化?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讨论、交流:冰熔化成水,只是冰的状态变化了;铁钉敲弯了,只是铁钉的形状改变了;铁钉由教室带到宜宾,或更远的地方,只是铁钉的位置变化了在这几种的变化现象中,物质没有从物体中转移出示,也没有发生由一种物质转变为另一种物质的现象,因此,只要物体中含有物质的多少不变,它的质量就不变。结论:质量是物体的基本属性,物体的质量不会随物体的状态、形状、位置的变化而变化。3、质量的单位质量的单位是千克,符号是:kg。常用的质量单位还有克(g)、毫克(mg)、吨(t)。它们的换算关系是:1kg=103g1mg=103g=10-6kg1t=103kg问题:物质又是由什么组成的呢?环节三、质量的测量天平是测量质量的常用工具。在物理实验中常见的天平有托盘天平和学生天平。1、天平的测量原理:天平是一个等臂杠杆(有关知识在第十三章学习)天平的两臂长度相等,当两个盘中物体的质量相等时,天平就会平衡,测量物体质量时,天平一个盘放被测物体,另一个盘放质量已知的砝码,天平平衡时,砝码质量就等于被测物体的质量。2、认识托盘天平的构造;①平衡螺母:用来调节天平横梁平衡;②指针和分度盘:判断天平是否平衡,可以根据指针在分度盘上左右摆动幅度是否相等来判断,③而不必等到指针完全停止摆动,只要摆动幅度相同即可;④标尺、游码、砝码:指示所称物体质量。每架天平都有自己的“称量”,也就是它所能称的最大质量。称量值就等于这台天平配套砝码盒内砝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