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后可任意编辑药物化学必备知识点整理药物化学必备知识点整理2)按分散相与分散介质性质分:(1)水包油(O/W)型(2)油包水(W/O)型(3)复合型乳剂分为O/W/O与W/O/W二类。3)乳剂在药剂学中的应用(1)液体药剂口服、外用(2)注射剂肌肉、静脉注射(3)栓剂(4)软膏剂(5)气雾剂9.6.2乳化剂1.乳化剂的基本要求1)乳化力强能强烈地降低油、水之间的界面张力,并能在小液滴周围形成牢固的膜,以维持乳剂的稳定。2)安全毒副作用与刺激性小。3)稳定化学稳定性与生物稳定性好。[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2.常用的乳化剂1)O/W型乳化剂硬脂酸钠、硬脂酸钾、十二烷基硫酸钠、下载后可任意编辑聚山梨酯(吐温类)、卖泽类、苄泽类、泊洛沙姆、阿拉伯胶、西黄芪胶、卵磷脂等。2)W/O型乳化剂硬脂酸钙(镁、锌)、脂肪酸山梨坦(司盘类)。3.乳化剂的选择1)根据乳剂的类型选择主要参考乳化剂HLB值。2)根据乳剂的给药途径选择乳剂的给药途径有外用、口服、局部注射与静脉注射,选择乳化剂时应考虑到乳剂的安全性。3)根据乳化剂的稳定性选择乳化剂对一定的pH值有一定的耐受能力,且不与药物之间发生配伍变化。4)乳化剂的混合使用混合乳化剂有更大的适应性,混合使用可满足理想的HLB值、适当的粘性及膜的牢固性的需要。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可混合使用(如脂肪酸山梨坦与聚山梨酯的混合使用);非离子与阴离子表面活性剂也可混合使用。但不能与阳离子表面活性剂混合使用。9.6.3乳剂形成的条件1.有油相、水相与乳化剂三个基本成分存在,且油、水两相有适当的相体积比,分散相的浓度一般在10%~50%之间。2.做乳化功,如搅拌、研磨、强烈振摇等。3.乳化剂吸附在乳滴表面,形成乳化膜,降低油、水下载后可任意编辑之间的界面张力,形成乳剂。9.6.4决定乳剂类型的因素1.乳化剂的性质是主要因素,乳化剂的HLB值大,可形成O/W型乳剂。2.相体积比内相体积在10%~50%时,乳剂较稳定;当内相容积超过74%时,乳剂就转型或被破坏。9.6.5乳剂的制备1.干胶法与湿胶法www.med66.com1)乳化剂先与油混合,再加入水乳化的方法称干胶法;2)乳化剂先与水混合,再加入油乳化的方法,称湿胶法。以阿拉伯胶为乳化剂时要采纳这两种方法。采纳这两种方法时,均需先制初乳。初乳中油、水、胶需要一定比例,如以植物油、鱼肝油为油相时,油、水、胶的比例是4:2:1.2.新生皂法油相中(植物油)含硬脂酸等有机酸;水相中含氢氧化钠、氢氧化钙、三乙醇胺等碱;两相混合,保持70℃~80℃,则可生成新生皂乳化剂,不断搅拌,即形成乳剂。外用的乳剂、乳膏剂主要用此法。以钠肥皂、三乙醇胺皂为乳化剂,可制成O/W型乳剂。以钙肥皂为乳化剂,可制成W/O型乳剂。3.机械法将乳化剂、油相、水相混合后,用乳化机械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制成乳剂,可小量或大量制备。常用的乳化机械有乳钵、组织捣碎机、乳匀机、胶体磨、超声波乳化装置等。4.微乳的制备微乳除含有油相、水相和乳化剂外,还含有辅助乳化剂,乳化剂与辅助乳化剂的比例在乳剂中占的比例高达12%~25%.采纳机械法制备。5.复合乳剂的制备采纳二步乳化法。先制一级乳,再将一级乳作为内相选择适当的乳化剂,制成二级乳。如W/O/W型复合乳的制备,先选择亲油性乳化剂(如吐温类)与油相和水相混合,用机械法制成W/O型一级乳;再将一级乳与水和亲水性乳化剂(如吐温类)混合,用乳化设备做乳化功,即可得到复合乳剂。9.6.6乳剂中药物的加入方法药物在乳剂中应尽量分散细小、均匀。药物溶于油相者,可将其溶于油中(溶于水相者,可先将其溶于水中),再与另一相及乳化剂混合,制成乳剂。9.6.7乳剂的稳定性乳剂属热力学不稳定的非均相分散体系,在制备或放置过程中,常发生以下几种变化:1.分层2.絮凝3.转相4.合并或破坏下载后可任意编辑5.影响合并和破坏的因素有:1)乳滴的大小与均匀性2)乳化膜的牢固程度3)温度、光照、微生物等9.6.8乳剂的质量评价除应符合液体制剂常规要求外,还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考察乳剂的物理稳定性:1.乳滴大小的测定应符合规定粒径的要求。可用显微镜、透射镜、库尔特计数器测定。2.分层现象的观察3.乳滴合并速度的测定4.稳定常数的测定9.7混悬剂9.7.1概述1.混悬剂的概念指难溶性固体药物以微粒状态分散在分散介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