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学科语文班级二年级学校西曲沟小学教师杜超章节名称人教课标版小学二年级语文第10课《葡萄沟》计划学时1学习内容分析这篇课文介绍了我国新疆吐鲁番的葡萄沟是个盛产葡萄的好地方,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课文分为4个自然段。第1自然段,列举了葡萄沟盛产的水果。第2自然段,介绍了种在山坡上的葡萄成熟前后的迷人景象。第3自然段,介绍未运到城市的葡萄被制成葡萄干,非常有名。第4自然段总结全文。课文第2自然段是本课语言训练的重点。第1自然段可作为按时间顺序连句成段的例子学习者分析二年级的小学生对文字的感知能力还不够强,在多媒体创设的丰富多彩的学习环境中,能更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之中。教学目标课程标准:1.能提出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有目的地搜集资料,共同讨论。2.结合语文学习,观察大自然,观察社会,书面与口头结合表达自己的观察所得。3.能在老师的指导下组织有趣味的语文活动,在活动中学习语文,学会合作。知识与技能:1.知识学习生字1.理解诗句的意思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技能在理解课文内容明确作者借景抒情的手法训练学生学��习具体形象描写景物的方法。过程与方法: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葡萄沟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生回答)2.师相机提句:“为什么说葡萄沟是个好地方?3.引读第二自然段,抓住描写“夏季枝繁叶茂”,“秋季葡萄美丽”和“老乡热情好客”等词语进行感悟。4.课件展示秋季的葡萄,引导学生比较“五光十色”和“五颜六色”的区别。5.抓住“准会”、“吃个够”等词感悟维吾尔老乡的热情好客。6.师相机提问:“葡萄”还能制成什么?理解“阴房,确堡”。7.齐读最后一段,问:为什么说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8.赛读提高,表现出葡萄沟是个好地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对学生身边有趣事例的调查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实践能力。教学重点及解决措施教学重点:识字和学会写生字,理解生词,积累词语,丰富语言。解决措施:经常督促学生养成一些学习语文的好习惯,并使之不断巩固、加强。如要求学生学会课前预习、学会对课文中关键字、词、句进行圈、画;养成勤查字典的习惯,尽量减少对老师的依赖心理等。教学难点及解决措施教学难点:如何把课文的学习与培养学生爱自己的情感结合起来,并收到实效。解决措施:语文学习重在积累。因此,平时将定期不定期地向学生推荐一些好的文章、好的诗词等。增加学生的日常积累。同时,要求学生尽可能多接触一些课外读物,多关心一些时事,多看一些报纸杂志,以拓展学生的眼界教学过程教学环节媒体类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创设情境,激情导入视频播放视频文件葡萄沟的视频2:本地的葡萄都说好吃,而吐鲁番的葡萄最有名,激起学生马上想知道吐鲁番的葡萄到底怎么样的强烈欲望,把注意力集中到课文上。边听课文朗读边欣赏葡萄沟的美景,加深对葡萄沟景点的印象,增强学习的兴趣。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件和音乐1.自由读课文,同桌互相检查生字读音。2.小组内解决在预习中没有解决的疑难字。3.在解决疑难字的基础上再次通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同桌之间说说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通过初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葡萄沟的葡萄及葡萄干的制作方法。用课件学习生字和新词;通过乐曲文想象葡萄沟美景,激起热爱赞美之情;思考回答问题。细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课件和音乐1.小组内朗读课文。2.每组选出代表在全班,其他同学评。3.针对评读中存在的问题,再次自由读课文。通过评读,找出朗读中普遍存在的问题,下一遍朗读时避免同样的问题再次出现。学生通过聆听音乐文件中的美景和朗读的语气小组活动我是小导游(以导游的身份带着大家到葡萄沟一游,先在小组内活动,再指名到台前表演。)小组讨论,汇报交流,每个小组选一名代表,汇报本小组了解的葡萄沟特点情况。既提高了学习兴趣、训练了口语交际能力,又巩固了课文内容。总结图片教师边展示葡萄沟图片边介绍有关葡萄沟的情况。学生边欣赏葡萄沟其他景点的图片,边了解葡萄沟的有关情况,激起浓厚的学习兴致,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巩固练习布置课后练习做巩固练习课外延伸布置课后小练笔:葡萄沟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