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毒隔离要点消毒隔离要点消毒隔离要点消毒隔离要点规范和确定本站业务流程中所有业务场所、设备和物品的清洁与消毒规范,以保证血液安全。目的主要术语•消毒杀灭或清除传播媒介上病原微生物,以使达到无害化的处理•灭菌杀灭或清除传播媒介上一切微生物的处理•清洁去除物体表面有机物、无机物和可见污染物的过程•有效氯是衡量含氯消毒剂氧化能力的标志,其含量用mg/L表示应用范围适用于本站所有业务场所、设备和物品的清洁消毒主要职责总务科负责各类消毒物品和消毒设施的提供、保养和维修;质控科负责对各业务部门的清洁消毒效果进行监测;各部门负责本部门工作场所、设备和物品清洁消毒的实施。相关程序(1)•1、清洁与消毒的区域界定和划分•2、区域管理•3、清洁区的清洁与消毒•4、污染区和半污染区的清洁与消毒相关程序(2)•5、手的消毒•6、敷料的消毒•7、设备的消毒•8、穿刺部位的皮肤消毒•9、器械消毒•净化间:成分科用于血液“开放制备”的百级净化间;•清洁区:包括:•体采科:血液采集场所;•成分科:血液制备工作场所、血液储存场所;•供血科:血液储存场所、血液发放场所;1、清洁与消毒的区域界定和划分(1)清洁与消毒的区域界定和划分(2)•4.1.3半污染区:介于清洁区和污染区之间的缓冲区域;•4.1.4污染区:进行免疫学实验、血型血清学检测及微生物学实验的实验室、采血场所进行献血者血液筛查的区域;2、区域管理(1)•所有区域必须进行“标识”,如:净化间、清洁区、半污染区(缓冲区)、污染区等;•进入工作场所应进行适当的防护,包括穿工作衣、戴工作帽、穿工作专用鞋、戴手套等;•百级净化间:建立进入该工作区域的流程,未经许可,不得入内;2、区域管理(2)•清洁区:每天工作前进行清洁,工作结束后应进行清洁和消毒;•半污染区和污染区:每天工作前进行清洁,工作结束后对工作台面、仪器表面、地面进行清洁和消毒;进行空气消毒;并进行记录。主要术语•消毒杀灭或清除传播媒介上病原微生物,以使达到无害化的处理•灭菌杀灭或清除传播媒介上一切微生物的处理•清洁去除物体表面有机物、无机物和可见污染物的过程•有效氯是衡量含氯消毒剂氧化能力的标志,其含量用mg/L表示二献血者的健康指导(3)•若发生采血部位局部和全身知觉症状异常,应及时与献血机构取得联系,必要时献血机构应访视,并作出适当处理。三献血后的生理恢复•血容量的生理与恢复•红细胞、血红蛋白的生理与恢复•白细胞、血小板的生理与恢复•血液动力学恢复血容量的生理与恢复•健康成年人的血液占体重的7-8%•全血中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等有形成分约占45%;其余55%为无形成分------血浆。•脾脏是人体最大“贮血库”,可以贮存人体总血量的20%•献血后,血容量一般需要1-2小时即可恢复。红细胞、血红蛋白的生理与恢复•红细胞正常值成年男性(4~5.5)×10^12/L;成年女性(3.5~5.0)×10^12/L;红细胞平均寿命为120天,即使不献血每天约有30-50ml血液被更新•血红蛋白正常值男120-160g/L;女110-150g/L•献血200ml,男性红细胞平均下降0.3X1012/L,血红蛋白下降平均为7g/L;女生分别为0.39X1012/L和7-15g/L。•若献血200ml红细胞、血红蛋白恢复到采血前水平需要7-10天,通常男性较女性恢复快。白细胞、血小板的生理与恢复•白细胞参考值(4~10)×10^9/L•血小板参考值(100~300)×10^9个/L•献血200-400ml对白细胞和血小板影响很小,一般2-3天内即可恢复。血液动力学恢复•捐献全血4天后,血液搏出量以及外周阻力接近献血前水平四献血后跟踪服务•献血后的血液检测结果的告知•献血者隐私的保护(保密性)•回告受理与保密性弃血•献血招募的方法献血后的血液检测结果的告知•检测合格的告知•检测不合格告知献血者隐私的保护(保密性)•保密的内容1献血者的筛查和血液采集过程2献血者的记录(个人资料、病史、实验室检测结果、是否需要延期等)必须放在安全处,授权的人才能接触献血者隐私的保护(保密性)•保密的意义1献血者会信任血站工作人员详细如实告诉自己健康状况和危险行为2由于对血站的信任自己会成为固定献血者还会说服他人成为献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