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刘景文》字理识字体验教学片断及反思平果一小凌维杰【教学段落】一年好景君须记。【设计理念】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在其《关于当前九年义务教育语文教学改革的指导意见》中谈及识字教学时指出:“应充分考虑汉字的特点,以提高识字教学效率。同时,让学生在识字过程中初步领悟汉字的文化内涵。”学生学习汉字的认知规律(心理)最主要的是形象感知和意义识记,而形象感知和意义识记汉字最主要的就是讲析字理。利用分解组合的方式生动理解会意字“君”的意义,能增强孩子的形象思维,加深对字义的理解。在阅读理解中联系历史人物背景,运用字理,则更能深入领会诗人内心情感。【片断教学实录】1、读准字音。2、初知字义。⑴指导组词,如:君王、君子、国君等。⑵质疑:能结合刚才组的词猜猜“君”是什么意思吗?生:国王、皇帝、当官的等等。3、字理析意。⑴师板画古文字中右手的形态,生据以往学习经验答出“手”。⑵继续板画,在右手基础上增加一竖形木棍样,像手上拿着东西。一说手上拿着东西的样子表示手中执笔批阅文件,这就是古文字“尹”,它本来表示管事的人,比如古代部落酋长之类的人,后来又用于官职,如府尹、州尹、县尹。另一说像手中拿着鞭子,这鞭子是统治者用来驱使奴隶的,也是权力的象征,所以“尹”用作官名。⑶继续板画,在古字“尹”的下面加一张嘴,这个人张开嘴巴,表示正在说话。实际上这个人正在发布命令、发号施令。这批文件、发号令的人就是君主、国君,古时候一个国家的最高统治者!比如:君王、明君等。后来,人们也用“君”表示对人的尊称,相当于我们现在用的“您”。4、会文明意。质疑:诗中的“君”指谁呢?刘景文。用“君”来称呼刘景文,可见苏轼很是敬重刘景文的。苏轼写此诗他们俩都已步入老年了。此时已经58岁的刘景文还只是个小官员,他本是北宋名将刘立之后,却终身贫苦,甚至朝不保夕,几十年了都没有受到重用,他的才华没有地方施展,可他依然坚强不屈,并且为人甚是慷慨豪爽。为此,苏轼很敬重刘景文,称呼刘景文为“慷慨奇士”。苏轼和刘景文也就成了好朋友,感情特别深厚,他写了很多首诗送给刘景文。。【教学反思】字理析词是字理识字的发展,是语言文字训练的一种重要方法,它具有的形象性、趣味性、科学性、深刻性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并能让学生深切地感悟汉字中所蕴含的深刻的文化内涵。这样的识字会文过程,孩子更加主动参与思考、大胆联想、积极交流,不仅是深刻感知了“君”的意思,更深刻领会到了诗人与友人之间的深厚情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