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脑性瘫痪CerebralpalsyCP北京世纪坛医院神经外科概述•小儿脑瘫是一种常见病和多发病,我国现有脑瘫患儿约400万。•脑瘫在基本生活需要支持方面列残障的第三位,在致残原因方面列第五位,所以,脑瘫的治疗是一个非常重大的课题。•在我国,针对脑瘫的治疗机构有很多,每个治疗机构都有自己的特色,比如外科手术治疗、康复治疗、中医中药、按摩治疗等等,但基本上各种治疗方法是分离的,不能形成系统化。•由于脑瘫症状的复杂性,单一的治疗方法就显示出了局限性。系统化治疗是脑瘫的全局化治疗,是指集儿科、神经外科、神经内科、骨科、康复科、心理科专家为一体的脑瘫专科治疗组,根据具体病情,对脑瘫患儿作出全面的、正确的治疗前评估,设定治疗目标,制订治疗计划。按治疗计划分步骤、分阶段地进行治疗,最终达到治疗目标。二、医学的进步:第一医学:诊断医学第二医学:治疗医学第三医学:保健及预防医学第五医学:身心障碍者的医学-全方位正常化、无障碍(normalizationandbarrierfree)(不改变社会组合,将残疾作为一种个性,积极地发挥出来。残疾者确实存在着自己地能力,有时会优秀地发挥自己的能力-画家、舞蹈家等的超能力发挥)医学发展•第一医学:诊断医学•第二医学:治疗医学•第三医学:保健及预防医学•第五医学:身心障碍者的医学-全方位正常化、无障碍(normalizationandbarrierfree)(不改变社会组合,将残疾作为一种个性,积极地发挥出来。残疾者确实存在着自己地能力,有时会优秀地发挥自己的能力-画家、舞蹈家等的超能力发挥)脑性瘫痪治疗历史年代治疗法处理目标1843-1920Little矫形手术改善功能1920-1960诊断医学收容到养育院自己生活不治疗收容、隔离1960-1990康复早期发现机能恢复早期治疗回归社会母子入院1990-全方位正常化终生康复和疗育自立无障碍残疾作为个性概念•Denhoff(1964):是脑功能障碍综合症,除用动障碍外还应包括精神发育迟滞、癫痫、认知障碍及行为异常等。•福山幸夫(1961):从受孕开始至新生儿期(生后1个月内))所发生的脑非进行性病变为基础的、永久性,但可以变化的运动及姿势异常。其症状仔2岁前发现。除外进行性疾病,一过性疾病,以及将来可以正常化的运动发育迟滞。•全国第一界脑瘫座谈会(1988):出生前至出生后1个月内发育的时期非进行性脑损伤所致的综合症,主要表现为中枢性运动障碍及姿势异常。流行病学•西欧:0.20-0.21%;瑞典防治成绩好,降至0.15%。•日本:0.20%;现降至0.15-0.18%•我国:1983年前0.18-0.42%;1997-1998年普查:0.198%•WHO康复部(1993)推荐:1000个出生儿3个脑瘫病因•出生前因素(prenatal):由20-30%增致50-60%妊娠3个月时的致畸病毒感染-风疹(Rubeila)病毒、巨细胞病毒(Cytomegalovirus);妊娠弓形虫(Toxoplasma)及疱疹(Herpes)病毒感染。早期妊娠异常,性器官流血,遗传病,母患有高血压、糖尿病、饮酒过多等•围产期因素(preinatal):由70-80%降至20-30%宫内及生后窒息最重要(包括剖宫产),未成熟儿(感染),病理性黄疸(有的国家立法积极治疗),妊娠中毒症,颅内出血及低血糖(哺乳无力)受到重视。哺乳不足已上升到首位。•出生后因素(postnatal):仍为15-20%头部外伤及颅内感染(脑炎、脑膜炎)。•一般认为窒息、未成熟儿、重症黄疸为导致CP的三大因素。分型(临床表现)•痉挛型:占2/3,此型最适合手术治疗。•手足搐动型•强制型•共济失调型•震颤型•肌张力低下型•混合型临床表现•1、运动发育迟滞•2、活动过少,或过多:快而圆滑样,慢而蠕虫样扭曲。•3、原始反射的残存或早期消失-异常姿势。•4、应出现的姿势不出现-异常姿势。•5、异常运动模式:只有少数模式运动;屈曲或伸展:不随意或不对称;挤眉弄嘴面;熊掌手;扇形指,趾呈Babinski状等。•6、肌张力异常:增加(痉挛,反射强,低抗,踝阵挛);低下(弛缓形,失调型);动摇(舞蹈手足徐动).•7、伴有精神发育迟滞(MR)、癫痫、认知障碍、行为异常及小头畸形等。•8、型别不同症状各异。影像学诊断•CT及MRI的出现对脑瘫的诊断及脑病变的判定起到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