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2011年11月2011(6)北方果树NORTHERNFRUITS文章编号:1001-5698(2011)06-0018-03中图分类号:S665.1;S626.5文献标识码:B冬枣温室提早成熟栽培技术*刘国利1,孙洪雁2,田晓敏1,孟德辉3,刘风田3,孙清荣2,周广芳2(1山东省无棣县小泊头镇林业站,山东无棣251911;2山东省果树研究所,山东泰安271000;3山东省无棣县林业局,山东无棣251900)冬枣是晚熟鲜食枣的优良品种,很受广大消费者青睐,市场前景广阔。但由于冬枣成熟期集中及贮藏保鲜期短,又使冬枣市场日益萎缩,严重影响了枣农收入和枣区的经济发展。在蔬菜种植上,利用保护地栽培技术进行反季节生产,实现蔬菜淡季供应或周年供应,并在多种蔬菜上取得了成功[1~3]。果树设施栽培的应用晚于蔬菜。中国果树设施栽培始于20世纪50年代初期,80年代中期迅迅速发展,到21世纪初,中国果树设施栽培技术体系已经较为完善,并在多种果树上获得成功。目前,草莓、葡萄和桃等树种基本达到或超过露地栽培技术水平[4,5],产生了果品淡季供应的巨大经济效益。冬枣的保护地栽培,其目的一是促其早熟,提前上市,二是减少农药的使用,生产绿色无公害果品,从而达到淡季供应的超高效益。关于冬枣利用保护地栽培实现早熟的研究虽已有成功的报道[6,7],但报道都比较简单,不便于参考应用。本文根据我们小泊头镇多年冬枣扣棚试验,总结出了“冬枣温室提早成熟栽培技术”。1小泊头镇冬枣温室栽培的效果2002年2月,小泊头镇林业站结合本地冬枣迅猛发展的现状,开始在孙马村开展了温室冬枣提早成熟栽培技术试验,温室长49m,南北宽11.8m,面积578.2m2,温室内有结果冬枣94株,平均株产16kg,采收时冬枣最高售价60.00元/kg,最低的30.00元/kg,全部作为补品销售,当年收入达到10.5万元,在当地引进轰动,使冬枣的温室栽培迈出关键的一步。从2007年开始,随着栽培技术的成功,小泊头镇的冬枣温室栽培迅猛发展,达到260个温室,主要集中在孙马村、丁王庄、榆树周等几个村,年产冬枣30万kg。由于其成熟早、上市快,平均售价20.00元/kg,每棚收入均在3万元以上。销往上海、浙江等大型超市。该技术成本低,效益高,便于在枣产区推广应用。由于冬枣的生长期相对拖长,果个均达到15g以上。从近几年的冬枣价格和收入来看,实施冬枣温室栽培的效益是露地常规栽培的6~8倍。且便于集约化管理,同时还有利于标准化生产技术的落实,能够生产出无公害产品,让消费者吃的放心。尤其是在近几年露地栽培绿盲蝽象发生严重的情况下,进行温室栽培更体现出了它的优越性。温室内前期只有越冬卵开始孵化,基数相对较少,便于防治,大大减少用药次数,药物残留减少。目前,冬枣的温室栽培发展空间还相当大,产品供不应求,只能是作为礼品被抢购,根本没有成为商品,还没有真正走向市场。因此,应该抢抓这一机遇,加快发展,最大限度地取得较高的经济效益。2栽培管理技术要点2.1温室的结构用竹竿作支架,架设成一个整体结构,形成一个空间,支架上覆盖塑料薄膜。结构:跨度8~13m,脊高2.5~3m,长60m左右,中柱为水泥预制和竹竿,纵向每距3m1根,横向每排4~6根,2~3m1根,用竹竿作纵向拉梁,把立柱连接成一个整体,在拉梁上每个拱杆下面设1根30cm高的吊柱,下端固定在拉梁上,上端支撑拱架。拱架用4~5cm摘要:随着冬枣栽培面积的不断增大,产量的大幅度提高,枣果集中上市的矛盾越来越突出。虽然冬枣贮藏保鲜库的发展可延长冬枣成熟后的后供应期,但怎样提早上市也是值得枣区探讨的一个课题。无棣县小泊头镇林业站从2002年开始对冬枣的保护地栽培进行探索和试验,通过8年的努力和反复试验,总结出了“冬枣温室提早成熟栽培技术”,为枣农增收提供了新的栽培模式。关键词:冬枣;大棚;提早成熟;栽培技术收稿日期:2011-05-27作者简介:刘国利(1969-),男,农艺师,主要从事果树栽培及病虫害防治研究工作。*基金项目:国家林业科技支撑计划(2008BAD92B03);山东省农业良种工程项目(2010LZ010);山东省农业科学院博士科研启动基金(2007YBS004);泰安市科技发展计划(20093021)。生产经验2011(6)19刘国利等:冬枣温室提早成熟栽培技术宽的竹片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