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度宿州市墉桥区语文学科教育教学论文初探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阅读与说话能力训练单位:宿州市墉桥区湖町小学姓名:童秋芬手机:139557419851初探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阅读与说话能力训练摘要:一、调动积极因素,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学习热情二、抓住孩子心理特点,鼓励学生大胆说话三、有效开展“读”、“说”结合,针对性提高训练水平四、加强具体指导,逐步提高说话质量五、注重平时积累,培养良好的阅读和说话习惯五、注重平时积累,培养良好的阅读和说话习惯关键词:小学低年级阅读与说话《新课程标准》提出低年级阅读教学要“以读为本,读中积累”,“读出情,读出趣”。同时又指出:“学习语文就是要指导学生正确的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和文字。”因此可以说学会阅读与表达是学习语文的目的。许多教师也在实际教学中越来越认识到培养学生的阅读和说话能力训练的重要性。我感到低年级学生在阅读教学中往往表现出的是不愿意读或从不主动地读,以完成任务地去读居多,大多数学生也没有掌握有效阅读的途径和方法,更没有掌握阅读和说话的关系,往往是读的少,说的少,表达能力弱。由此看来,在语文教学中的阅读和说话能力训练值得探究。一、调动积极因素,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学习热情低年级儿童具有好动的天性、爱玩、有强烈的求知欲,尤其对新事物和新知识充满兴趣,这些潜在的兴趣倾向与热情都是积极的心理成份。孩子们接受能力较强,对他们最好的刺激就是让他们对所学知识或教材产生兴趣,有了兴趣,才会激起他们对阅读内容产生动力。如在教2学新课标《雷雨》时,我问:“孩子们,刚才你们都看到了什么呀?”小手如雨后般春笋。江悦说“老师,我刚才看到天黑沉沉的,燕子飞的很低,我以前很少看到燕子飞这么低的。”“你有一大发现,真不错。”我表扬道。徐硕说:“老师,我听到雷声越来越响,我看到闪电越来越亮,是不是雷雨就要来了?”我微笑着答道:“是的,那是要下雨了。”这时我赶紧抓住时机板书课题《雷雨》。然后指导学生读课题。“孩子们,请你们读读课文,看看课文中写了哪些和我们刚才看到的情景一样?”我说到。此时,学生读书的热情高涨,都想在文中去找到自己看到的情景。二、抓住孩子心理特点,鼓励学生大胆说话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常有老师“抱怨”学生说:“他们不主动阅读,更不能积极主动与老师或同学们进行语言沟通。”这种情况的产生一是学生的性格的原因,另一个是学生的平时锻炼机会少,对老师有恐惧感,惟恐说不好,不愿说,第三个深层次原因是低年级学生知识面窄,语言的表达能力相对较差。语言和思维的发展是相辅相成的,思维的结果,认识活动的成果都要通过语言来表达,语言的训练又能促进思维能力的培养。在低年级语文教学中,加强阅读训练和说话训练对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显得十分重要。我感到在实践中教师要放下架子,与学生多沟通,多关爱,努力营造一个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让学生敢于说话,让他们“大胆”的表达,教师应进行积极的心理暗示,使学生树立起信心,以鼓励表扬为主,少批评指责,使每一位学生都享受到成功的喜悦。教师可以在学生说话前进行启发,“谁能说给老师听一听?”“我们比一比谁说的好!”当学生说的好时要及明给予肯定,用微笑给予鼓励。学生思路断续停顿时教师要极有信心的对学生说:“你刚才说的很好,思考一下把话说完,大家都在专心听呢!”实3在无法进行,教师也要用委婉的语言提示:“那你再想一想,下面咱们听一听其他同学怎么说的说的好吗?”我在教学新课标第三册《酸的和甜的》一文时,我设计了这样的教学程序:讲故事--读故事--演故事--谈故事(谈体会)。“你喜欢文中的小猴子吗?为什么呢?请说说你的想法。这样,使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学习,有效地激发了孩子们的激情并大胆地主动参与其中,在我讲故事的情节中学生展开想象,接着是学生自己读,情节熟悉后积极让同学们演故事情节,而后说自己的体会,一堂课不知不觉就过去了,在这种愉悦的环境和氛围中培养了他们参与、融入的集体意识,更激发了学习热情和积极性。三、有效开展“读”、“说”结合,针对性提高训练水平“读”是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