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术教育活动中解放孩子早在多年以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就曾提出著名的六大解放理论,即解放幼儿的大脑,撕掉精神的裹头布,让他们去想;解放幼儿的双手,甩掉无形的手套,让他们去做;解放幼儿的眼睛,敲碎有色眼镜,让他们去看;解放幼儿的嘴,让他们言论自由;解放幼儿的时间,让他们做喜欢做的事;解放幼儿的空间,让他们自由发展。他的这一教育主张是非常有远见卓识的,它与当今“以幼儿发展为本”的素质教育理念及培养创新人才的教育战略息息相通。一、解放幼儿的头脑。“人生两个宝,双手与大脑。用脑不用手,快要被打倒。用手不用脑,饭也吃不饱。手脑都要用,才算是开天辟地的大好佬。”在选择小年龄段美术活动教材时,我根据该段幼儿的认知发展水平及其生活经验,从幼儿的生活经验中挖掘好的题材,选择幼儿熟悉的感兴趣的题材。如幼儿喜欢小动物,我就设计“可爱的熊猫”、“小花猫玩球”等绘画内容,“可爱的蜗牛”作为纸工、泥工的内容。除教师预设外,可在幼儿的兴趣点上,让幼儿生成自己想创作的东西,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例一:圆形,可以启发、引导不同年龄的幼儿用添画的方法画出气球、苹果、车轮、太阳、笑眯眯的脸、救生圈、表、皮球、盘子、猫、兔子等物体。到了中、大班还可以进行圆的畅想。我不仅要求幼儿表现出来,还要求幼儿用语言描述,从不同的角度发展幼儿的创造力、想象力。例二:教师只提供基本部分示范,让幼儿发挥想象,添枝加叶。如教师示范一只小鸟,小班时幼儿会联想到蓝天白云,中大班会联想到两只、三只,联想至太阳、下雨、草地、树林等,一幅生动形象的画面跃然纸上。二、解放幼儿的双手。“行动是老子,知识是儿子,创造是孙子”。这是陶行知的“行—知—行”的认识论,即创造来源于知识,而知识来源于动手实践。苏姆霍林斯基说:“幼儿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心理学研究证明,手的动作和思维活动有直接关系,人在动手时有关信息从手到大脑,又由大脑传到手,动手是动脑的外观,动手又能支持脑的积极活动,手巧心灵,心灵手巧,在玩玩做做中幼儿智力得到了开发。例如在泥工活动捏苹果时,教师出示自己事先捏好的苹果,引导幼儿观察并讲解苹果的制作步骤。然后要求幼儿动手动脑,仿制一个泥苹果。由于幼儿的年龄小,再加上制作较复杂,幼儿捏的苹果可能有的太长,有的太扁、有的顶部太尖,还有的可能站不稳。教师要求幼儿思考问题的症结所在,进行一番研究讨论,得出正确的结论:取适量的橡皮泥,抟成球形,在泥工板上将橡皮泥球稍微搓细,用左手拇指和食指捏泥球两端中心点,右手转动泥球,使球两端各陷成一个凹,把果柄插进上端的凹窝里,这样就制作出一个漂亮的苹果,大大提高了幼儿的动手动脑能力。在掌握了制作工艺后,教师要求幼儿进行创意设计。每个幼儿都积极思维新颖独特的苹果便应动而生,有的给苹果加上了枝,有的加上了叶子,有的大、有的小、品种各异,有的幼儿又在教师的启发下,又制作了桃、梨、杏、桔子、西瓜等水果,他们把这些“水果”放在几张桌子上,就似摆了一个长长的水果摊。孩子们就地取材,还玩起了卖水果的游戏。美术动手操作能力对提高审美能力,促进幼儿发展创造力有着重大的意义。多给幼儿动手的机会,让幼儿手和脑并用,是美术创新教育的必要途径。幼儿动手动脑,独出心裁地创作,能感受到美术创作的乐趣,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教师应积极为幼儿创造动手操作的机会,尽可能开展多种手工操作活动,如:纸团印画、印章画、吸管吹画,树叶粘贴、泥工塑造、蔬菜拼盘……三、解放幼儿的眼睛陶行知提出,“解放幼儿的眼睛,使眼睛能看事实”。发生在自然界的自然现象,许多都可以用眼睛直接观测到,解放眼睛,让幼儿会看,会观察。达尔文在被问到他为什么能取得如此伟大的成就时说:“我没有过人的机智,只是在精细观察的能力上,我可能在众人之上”由此可见,观察力是创造的起点,是聪明大脑的“眼睛”,我们都有责任解放孩子的眼睛,帮助孩子把“眼睛”擦得更亮。人的创造活动是从观察开始的,观察是创造活动的源泉,是一个人学习知识,获取信息最基础、最必要的条件,是认识事物最基本的途径。认真仔细的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