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预防接种奉献青春—基层接种医生***同志先进事迹我叫***,大专文化,中医主治医师,2002年11月在**从事预防接种工作,至今已经走过了14个年头。14年来从对预防接种工作的不理解到热爱这个工作,从对免疫规划知识的一知半解到现在的全面贯彻理解,我立足农村,在最基层的医疗卫生工作岗位上默默倾注和奉献了大量的精力和心血,守护着全村父老乡亲的健康,奉献了自己的青春,付出了辛勤和汗水,通过不懈地努力以及谨慎细心的工作态度,提高了工作技能,得到了各级领导和接种儿童家长们的认可和赞誉。连续多年荣获“故城县免疫规划先进个人”荣誉称号。预防接种面对人群特殊,在平时的免规划工作中能严格的要求自己,我总是以热情的态度对待每一位儿童家长,耐心的做好儿童家长的咨询和解释工作,在接种过程中严格执行操作规范,确保不出现差错事故,靠着这种爱岗敬业的精神,为辖区内人民群众尤其是少年儿童筑就了一道道可靠的健康屏障。我乡地处偏僻,道路失修,刮风的时候漫天黄沙,下雨后更是泥泞不堪,用老百姓的话说一年在这个地方可以吃下好几筐头子泥土。别说有水泥马路了,就是有一条可以顺利通行的田间小路那就不错了。而预防接种针工作只针对儿童,因此要想做到一针不漏、应防尽防,就必须进村入户上面服务,为此,我常年奋斗村村落落,下村入户,对每个适龄儿童都进行了随访,登记,建档等工作,经过一年左右的入户下村排查摸底,对全乡适龄儿童基本可以做到心中有数,然后针对每个儿童的具体状况进行分类对待,能到乡里接种疫苗的就去乡里接种,不方便来乡里的,我根据摸底的情况,适时上门服务接种,这些年来,为了此项工作,我光自行车就跑坏了3辆,摩托1辆,磨坏鞋底无数,苍天不负有心人,经过自己艰辛的努力,终于换来了我乡防疫工作的新曙光,一举搬掉了扣在身上的全县倒数后几名的帽子,进入到了县级预防接种先进工作前列。预防接种工作针对的主要就是儿童这一特殊人群,和他们没有语言交流,尤其是接种疫苗的时候尤其不听话,哭闹打骂是常事,为了解决此类情况,我针对每个儿童制订了详细的应付策略,记得一次,一个18个月的儿童在打预防针的时候,也是哭闹不休,任凭家长劝解,哄,都无济于事,我就随拿出了事先剥好的花生豆,问他,愿意打完一针吃豆豆呢,还是愿意打2针啥也不吃呢,他于是哭声就小了,我往他嘴里放了半个花生豆,等他吃完了不哭不闹了,就打了针,打完以后就再给他几个豆子,以后这个儿童来我这里接种的时候,再也没发生哭闹的现象,家长还嬉笑着说呢,每次经过医院门口的时候还吵着吃豆豆打针呢。记得一次前孟町的一个儿童由于父母长期外出,家中只有一个70多岁的老奶奶照顾,吃饭都是问题,更别说及时接种疫苗了,我就亲自骑车子带冷藏包上门分6次进行了疫苗接种,感动的老奶奶拿出了珍藏的大红枣子让我品尝,捧着那红彤彤的枣子,我眼角发涩了,这就是老百姓的心啊,对这样子的广大儿童以及儿童家长,我们有什么原因有什么理由不把预防接种工作做好呢?还记得有一次,县级疾控人员进行联查工作,进入到一家,进门的时候我就提示,注意大门口左首的狗,疾控人员还笑呢,正说着话呢,门口的大黄狗好像很配合似的汪汪叫了起来;还有时在村子里回家上班的路上,在学校里很多的小孩子会追在我的后面大老远喊着“打针的来打针来喽”;村子里的老百姓在孩子哭闹不听话不睡觉的时候也拿当我吓唬他们,一说准听话;一些接受接种的儿童也有时候学着大人们喊我“老根,小马”,为此这个小细节也成了工作认真仔细的“笑柄”。也为此赢得了广大群众的认可,都说让我接种疫苗。我也是从农村上学出来的孩子,知道父母的不容易,哪个父母不希望自己的孩子有出息,那个又不是希望自己的孩子常在身边啊,因为当时预防接种工作忙的原因,我好几个月没回家,姐姐们见了我都喊白眼狼,白把我上学供出来,我委屈的泪水快流成了河,我只能说工作忙,以后会补偿的,知道老母亲过世,我也没有进一进太多的孝心,我愧对父母啊。为了实现“一个都不能少”这一目标,每天坚持使用信息系统查询应种和漏种儿童,及时通知进行疫苗接种,对不按时前来接种的儿童总是耐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