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外科病人的体液失调Chapter3Disturbancesofbodyfluidsofsurgicalpatients.临床学院外科学系****第一节概述正常体液容量、渗透压及电解质含量是机体正常代谢和各器官功能正常进行的基本保证。创伤、手术及许多外科疾病均可能导致体内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的失调,处理这些问题成为外科病人治疗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的内容。一、体液的组成和分布体液的组成成分是水和溶解在水中的电解质及有机物质。人体体液含量在女性占体重的50%,男性占60%,婴儿70%,新生儿80%,胎儿85%。体液以细胞膜为界分为细胞内液(占40%/35%)及细胞外液(20%)细胞外液包括组织间液(占15%)及血浆(占5%)。功能性细胞外液:能迅速地和血管内液体或细胞内液体进行交换并取得平衡,在维持机体的水、电解质平衡上起很大作用的组织间液。第三间隙液体(经细胞液体、细胞分泌液)指胸腹腔液、胃肠道液、关节腔液、脑脊液等,占1%。体液电解质的分布细胞外液:Na+、Cl-、HCO3-细胞内液:K+、Mg++、HPO4--、蛋白阴离子二、体液的平衡㈠水的平衡:–1.水的来源:–饮水:成人每日饮水量为1200ml。–食物含水:成人每天通过进食摄入水1000ml。–内生水:食物氧化产生水300ml。2.水的排出皮肤排汗500ml,呼吸道蒸发350ml。粪便含水:150ml。随尿排水:1500ml。(二)电解质的平衡1.Na+:是维持细胞外液渗透压和容量的重要成分。成人每日NaCl摄入量为6~10g,正常需要量为4.5g/日,多余由肾脏排出,肾脏对Na+的排泌功能较完善其特点是多进多排,少进少排,不进不排肾小管对原尿中的Na+重吸收率为99.4%,促使Na+重吸收的激素是醛固酮(ADS)。2.K+:是细胞内液的主要阳离子。正常需要量为2~3g/d,肾脏为排K+的主要器官,其特点是:–多进多排,少进少排,不进也排。血K+与酸碱平衡失调的关系:–高血钾≒酸中毒低血钾≒碱中毒三、体液平衡及渗透压的调节体液平衡及渗透压的稳定是由神经–内分泌系统调节。正常渗透压通过下丘脑–垂体后叶–抗利尿激素系统来恢复和维持;血容量的恢复和维持通过肾素–醛固酮系统。两系统共同作用于肾。下丘脑–垂体后叶–抗利尿激素系统体内丧失水分→细胞外液的渗透压↑→①刺激视丘下部口渴中枢→口渴→机体主动增加饮水。②抗利尿激素↑→远曲小管的集合管上皮细胞对水的再吸收↑→尿量↓→水分被保留在体内→升高的的细胞外液渗透压降至正常。肾素–醛固酮系统血容量↓→血压↓→刺激肾小球旁细胞分泌肾素;肾上腺皮质分泌醛固酮→促进远曲小管对的Na+再吸收和K+、H+的排泄→钠再吸收↑→水的再吸收↑→细胞外液↑血容量与渗透压相比,前者对机体更重要;目的是维持和恢复血容量,使重要器官的灌注得到保证,以维持其生命安全。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在外科的重要性外科手术角度,病人的内环境相对稳定是手术成功的基本保证。第二节体液代谢的失调容量失调:等渗性体液的减少或增加,只引起细胞外液量的变化,而细胞内液容量无明显变化。浓度失调:细胞外液中的水分增加或减少,以致渗透微粒的浓度发生变化,即渗透压变化。因细胞外液渗透微粒的90%是钠离子构成,发生浓度失调以此为主。成分失调:除钠离子外,其它离子因渗透微粒数量少,其变化不会造成渗透压的变化,仅造成成分变化。一、水和钠的代谢紊乱水、钠代谢紊乱常同时或先后发生,关系密切临床上通常采用的方法分为缺水(包括失钠)和水中毒进行讨论。缺水缺水(dehydration)系指体液容量的明显减少。缺水根据细胞外液Na+浓度和渗透压分为:以失水为主者,称为高渗(原发)性缺水以失钠为主者,称为低渗(继发)性缺水水、钠各按其在血浆中的含量成比例丢失者,称为等渗性缺水㈠高渗性缺水原发性缺水:失水多于失Na+。⒈病因:–⑴饮水不足;–⑵失水过多(经肺、皮肤、肾失水)。–临床实践中,高渗性缺水的原因常是综合性的,如婴幼儿腹泻时高渗性缺水的原因除了丢失肠液、入水不足外,还有发热,出汗,呼吸增快等因素引起的失水过多。⒉临床表现⑴轻度:占体重2-4%,主要为口渴。⑵中度:占体重4-6%,主要为极度口渴,乏力,烦躁不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