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突发性聋多中心临床研究性质突发性聋多中心研究是由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分会、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编辑委员会组织进行的、全国范围的针对突发性聋的多中心、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目的调查中国突发性聋的流行病学资料了解突发性聋的病因、分型、治疗以及预后的特点建立临床诊断标准及筛选有效的治疗方案拟出专题研究调查中国突发性聋的流行病学资料中低频突发性聋的特点及治疗1.影响因素的分析;2.治疗方案的比较。中高频突发性聋的特点及治疗1.影响因素的分析;2.治疗方案的比较。平坦型及全聋型突发性聋的特点及治疗1.影响因素的分析;2.治疗方案的比较。各种药物的用药适应证以及疗效比较突聋的分型及发病机制1.低中频下降型:250、500、1000Hz其中任意频率下降15dB以上。这种类型的突发性聋,现在多认为是膜迷路积水引起的。治疗原则为改善内耳微循环、激素、脱水治疗等。突聋的分型及发病机制2.中高频下降型:≥2000Hz频率听力下降15dB以上。50dB以内的听力下降主要是外毛细胞损伤,60dB以上的听力下降主要是内毛细胞损伤。研究发现,基底膜上离子通道的分布有差异,基底回离子通道明显多于顶回。因此治疗原则建议使用离子通道阻滞剂(如利多卡因)、激素、改善微循环治疗。突聋的分型及发病机制3.平坦型:所有频率听力下降。取500、1000、2000、4000Hz平均听阈≤80dB为平坦型,≥81dB为全聋型。发病机制可能是内耳血管痉挛引起的。因此治疗原则主要是解除血管痉挛、降低血液纤维蛋白原,激素,改善内耳微循环等。突聋的分型及发病机制4.全聋型:所有频率听力下降。发病机制可能是内耳血管栓塞或血栓形成。因此治疗原则是溶栓,降低血液纤维蛋白原,激素,改善内耳微循环的治疗。病例入选及排除标准1.年龄在18~65周岁之间,性别不限。2.发病在2周以内,没有经过任何与突聋相关的医疗处理。3.没有激素、利多卡因、东菱迪夫等药物使用禁忌证。4.妊娠期妇女或全身情况较差者不应入选。5.有高血压、糖尿病、血液病等基础代谢性疾病者治疗时应积极治疗原发病,不作为绝对入选禁忌,但应特别注意药物使用的禁忌证。病例入选及排除标准6.单侧或先后双侧突然发生的听力下降(数分钟~3天以内)。7.除外中耳病变、梅尼埃病、听神经瘤和大前庭水管综合症等病变。8.入选患者应住院治疗,如果不能住院治疗,所有病例的临床检查资料必须完整。9.所有患者都要签署知情同意书。临床检查项目1.听力学检查包括:纯音测听(就诊时、治疗后3、7、10和30d)、声导(阻)抗、耳声发射(DPOAE)、ABR。耳蜗电图为选作项目(主要针对中低频型和伴有眩晕者)。伴有耳鸣患者可行耳鸣匹配检查。建议ABR、耳蜗电图发病1周后进行检查。临床检查项目2.血液学检查:白细胞及分类、血液纤维蛋白原等(住院后立即检查,应用东菱迪芙者用药后第7天检查血液纤维蛋白原情况)。临床检查项目3.有眩晕症状者,进行前庭功能检查(如果考虑耳石症,尽早前庭功能检查,持续性眩晕,发病3天后进行前庭功能检查)。冷热试验和变位性眼震检查为必做项目,姿势描记图(静态)和前庭诱发的肌源性电位检查为选作项目。4.必要时(鉴别诊断)可选做:颞骨CT、和头颅MRI检查。突聋的治疗方案(一)低中频下降组1.1:0.9%生理盐水250ml+金纳多105mg,静脉滴注Qd×10天。1.2:强地松以1mg/kg给药,每天早上7~8点一次口服,Qd×3天,如果有效,延长使用激素2天。1.3:0.9%生理盐水100ml+东菱迪芙10BU,随后5BU隔日(即,第1、3、5、7、9天)用药前及用药后第7天检查血液纤维蛋白原情况,如<100mg/L,停止使用;1.4:金纳多+强地松。(二)中高频组2.1:0.9%生理盐水250ml+2%利多卡因10ml静脉滴注Qd×10天。2.2:利多卡因+强地松。2.3:金纳多。2.4:金纳多+强地松。(三)平坦型与全聋组:3.1:东菱迪芙。3.2:东菱迪芙+金纳多。3.3:东菱迪芙+金纳多+强地松。3.4:金纳多+强地松。所有患者分为:方案A:同时给与敏使朗12mgTid;方案B:不给敏使朗口服药。如果上述方案无效或停药,可以选择:4:东菱迪芙(上述方案中未行东菱迪芙治疗者)。5:继续口服敏使朗12mgTid2周以上。6:鼓室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