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颈癌护理查房2016年7月王楠一、概述•宫颈癌是最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原位癌高发年龄为30~35岁,浸润癌为45~55岁,近年来其发病有年轻化的趋势。近几十年宫颈细胞学筛查的普遍应用,使宫颈癌和癌前病变得以早期发现和治疗,宫颈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已有明显下降。二、子宫的解剖•子宫是由平滑肌组成的厚壁•是梨形的中空器官•由结缔组织结构支撑•子宫主韧带,•子宫骶韧带•阔韧带三、病因及发病机制•1.病毒感染•高危型HPV(人乳头瘤病毒)持续感染是宫颈癌的主要危险因素。90%以上的宫颈癌伴有高危型HPV感染。•2.性行为及分娩次数•多个性伴侣、初次性生活<16岁、初产年龄小、多孕多产等与宫颈癌发生密切相关。•3.其他生物学因素•沙眼衣原体、单纯疱疹病毒II型、滴虫等病原体的感染在高危HPV感染导致宫颈癌的发病过程中有协同作用。•4.其他行为因素•吸烟作为HPV感染的协同因素可以增加子宫颈癌的患病风险。另外,营养不良、卫生条件差也可影响疾病的发生。•HPV疫苗,是预防HPV的疫苗,接种之后,可刺激免疫系统产生保护性抗体,这种抗体存在与血液中,HPV病毒一旦出现,抗体立即作用将其清除,阻止感染,从而达到预防作用。•2006年,世界上第一支可以预防癌症的疫苗——HPV疫苗,由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批准上市,并获得世界卫生组织(WHO)的认可。早在2014年,WHO就发布指南,呼吁大家接种宫颈癌疫苗,认为接种宫颈癌疫苗和定期进行宫颈筛查,是最有效的防控措施•虽然从2007年HPV疫苗就开始了中国内地的上市之路,但由于新药审评标准存在争议,它依然是被禁止的。有学者研究显示,2006-2012年间,因为9到15岁的女孩未能接种HPV疫苗,可能造成中国未来38万的宫颈癌新发病例和21万宫颈癌死亡病例•2016年7月18日晨间,葛兰素史克(GSK)向第一财经独家确认,宫颈癌疫苗获准中国上市,其“希瑞适®”(人乳头状瘤病毒疫苗[16型和18型])获得中国国家食药监总局(CFDA)的上市许可,成为中国首个获批用于预防宫颈癌的HPV疫苗四、临床表现•1.症状•(1)阴道流血早期多为接触性出血;中晚期为不规则阴道流血。出血量根据病灶大小、侵及间质内血管情况而不同,若侵袭大血管可引起大出血。年轻患者也可表现为经期延长、经量增多;老年患者常为绝经后不规则阴道流血。一般外生型较早出现阴道出血症状,出血量多;内生型较晚出现该症状。•(2)阴道排液多数患者有阴道排液,液体为白色或血性,可稀薄如水样或米泔状,或有腥臭。晚期患者因癌组织坏死伴感染,可有大量米汤样或脓性恶臭白带。•(3)晚期症状根据癌灶累及范围出现不同的继发性症状。如尿频、尿急、便秘、下肢肿痛等;癌肿压迫或累及输尿管时,可引起输尿管梗阻、肾盂积水及尿毒症;晚期可有贫血、恶病质等全身衰竭症状。•2、体征原位癌及微小浸润癌可无明显肉眼病灶,宫颈光滑或仅为柱状上皮异位。随病情发展可出现不同体征。外生型宫颈癌可见息肉状、菜花状赘生物,常伴感染,肿瘤质脆易出血;内生型宫颈癌表现为宫颈肥大、质硬、宫颈管膨大;晚期癌组织坏死脱落,形成溃疡或空洞伴恶臭。阴道壁受累时,可见赘生物生长于阴道壁或阴道壁变硬;宫旁组织受累时,双合诊、三合诊检查可扪及宫颈旁组织增厚、结节状、质硬或形成冰冻状盆腔。五、病理类型及转移途径•1、病理类型常见鳞癌、腺癌和腺鳞癌三种类型•2、转移途径直接蔓延及淋巴转移,血行转移较少见。•(1)直接蔓延最常见,癌组织局部浸润,向邻近器官及组织扩散。常向下累及阴道壁,极少向上由宫颈管累及官腔;癌灶向两侧扩散可累及宫颈旁、阴道旁组织直至骨盆壁;癌灶压迫或侵及输尿管时,可引起输尿管阻塞及肾积水。晚期可向前、后蔓延侵及膀胱或直肠,形成膀胱阴道瘘或直肠阴道瘘。•(2)淋巴转移:癌灶局部浸润后侵入淋巴管形成瘤栓,随淋巴液引流进入局部淋巴结,在淋巴管内扩散。淋巴转移一级组包括宫旁、宫颈旁、闭孔、髂内、髂外、髂总、骶前淋巴结;二级组包括腹股沟深、浅淋巴结、腹主动脉旁淋巴结。•(3)血行转移较少见,晚期可转移至肺、肝或骨骼等六、治疗•根据临床分期、患者年龄、生育要求、全身情况、医疗技术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