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护仪的基本结构及其原理心电导联线的接法1摘要:临床上使用的监护仪其优点是能够对病人的状况和生理参数进行连续的监护,检测各参数的变化趋势,指出临危情况,供医生做出应急处理和进行治疗的依据,使并发症的发生减到最小可能,最后达到减缓病情并消除疾病的目的。各参数的准确性将直接影响着治疗方案,各参数值与它们的测量电路有直接关系,测量电路是根据各参数的测量原理来设计的,掌握各参数的测量原理对我们在检修仪器时会有很大的帮助,为此,本文对一般参数的测量原理加以介绍2监护仪的基本原理:监护仪所测量的参数分为电量和非电量两种,电量信号如心电信号,直接由电极拾取;非电量信号如血压、体温、呼吸、血氧等都需要通过各种传感器拾取,然后转换为与之有确定函数关系的电信号,再经过放大、滤波、计算、处理等记录和显示。所以,对于非电量的检测,传感器是关键部件。传感器中的敏感元件和转换元件又是直接感测或响应测量转换成电信号的部件。如感测体温的热敏电阻、有创血压检测的传感膜片等,就是敏感元件。转换部件如血氧饱和度中的光电管、呼吸测量中的电桥等;信号调节和转换电路是把传感器元件输出的电信号处理、放大,转换为方便微处理器电路或显示、记录电路处理的信号。3监护仪测量参数的临床应用:3.1、循环系统:心率、心律、血压、心输出量(这些参数从不、同侧面反映人体心脏泵血功能的好坏)3.2、呼吸系统:呼吸频率、呼吸力学肺功能、血氧饱和度、呼末CO2、麻醉气体浓度3.3、神经系统:脑电图、肌松等4监护仪的主要测量参数:4.1REST(呼吸)4.2TEMP(体温)4.3ECG模块(心电)4.4血氧模块(SpO2板)4.5血压模块(泵板+泵+连接板)4.6IBP\CO(有创压模块)4.7二氧化碳模块(CO2板+吸入导管+排出导管)4.8麻醉模块(AG模块+O2模块)5监护仪组成:5.1电源部分5.2主控板部分5.3参数测量部分5.4人机接口部分5.5其它辅助功能部分监护仪组成基本框图1.16监护仪的结构连接图:监护仪的结构连接框图1.27八大模块的结构原理7.1心电模块7.11概述心电测量功能是监护仪的最基本监测参数之一,也是评价一台监护仪性能、特征的最重要的指标,心电监测特性将取决于硬件电路设计和系统软件的信号分析算法,关键特性主要体现在抗工频干扰、基线漂移、心电波形的失真和心电特征参数的计算与分析,但从客观的性能、功能评价方面来看检测指标远多于上述的要求,与心电的相关的标准已在参数指标的测试项目、测试方法、参数指标的范围限定等方面作了明确的规定,所以在心电测量功能块的设计、测试、验证过程中只需按标准的规定执行就可以满足临床的要求。7.12心电检测的原理心电监护是主要依据心脏的电活动的综合矢量在体表各方向上的投影,形成了3个肢体导联、3个肢体加压导联和6个胸导联心电信号分量的常规12导联心电信号监测与分析、应用方法,体表心电的投影分量大小一般只有几百微伏到几个毫伏的信号强度,需要具有高输入阻抗的信号放大,为了消除工频干扰和其它高频噪声源,在心电信号放大电路中需要充分考虑共模噪声的抑制和通频带的设置,在心电特征识别的方法将主要考虑的心电QRS波的检测和异常波的剔除,正确计算心率,同时还需要考虑心律失常的特征识别、ST段的测量和整体心电波形的形态学,为实时的心电监护提供及时、有用的诊断信息。监护配件也是影响心电信号获取质量优劣的关键环节,包含心电电极、心电电缆心电电极是人体与电路间的耦合器,心电电极应该满足生物兼容性要求,对连续使用时间应该明确规定,否则将影响心电获取的质量,心电电缆是连接心电电极到心电监护仪之间的信号通道,屏蔽的优劣将是影响心电信号传递的关键,耐除颤高压也将是这个电缆线的关键指标,否则会影响在除颤下使用监护仪的安全性a.基本指标与标准(1)基本指标共模抑制比;增益设置与准确性;不同的应用模式下的通频带;输入阻抗;输入噪声;心率检测范围与精度;心率检测的最小输入信号幅度;ST段的测量范围和精度;最小漏电流;最大极化电压范围;Pace脉冲的抑制能力;抗除颤耐受能力;抗除颤的波形显示恢复时间;抗高频电刀的波形显示恢复时间;心律失常分析功能。心电导联:心电导联线的接法1标准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