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骨伤科学复习中医骨伤科学复习重点第一章:发展史1、南北朝·龚庆宣《刘涓子鬼遗方》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外伤科专书。2、元·危亦林《世医得效方》最早施用“悬吊复位法“。是世界上采用悬吊复位法治疗脊柱骨折的第一人。3、清·吴谦《医宗金鉴》将正骨手法归纳为:摸、接、端、提、推、拿、按、摩八法。4、治疗骨折的四项基本原则:动静结合、筋骨并重、内外兼治、医患合作。第二章、损伤的分类与病因病机损伤病机:明·薛己《正体类要》:“肢体损于外,则气血伤于内,营卫有所不贯,脏腑由之不和。”1、气血津液为最主要的病机,筋骨皮肉为最常见的病机。2、肝血不足,则出现手足拘挛、肢体麻木、屈伸不利;脾胃不佳,则出现肌肉瘦削、四肢疲惫、软弱无力。第三章、临床诊查1、肌力的测定标准:(6级)0级:肌肉无收缩(完全瘫痪);Ⅰ级:肌肉有轻微收缩,但不能够移动关节(接近完全瘫痪);Ⅱ级:肌肉收缩可带动关节水平方向运动;,但不能对抗地心吸引力(重度瘫痪);Ⅳ级:能抗地心吸引力移动关节,但不能抵抗阻力(轻度瘫痪);Ⅴ级:能抗地心引力运动肢体,且能抵抗一定的强度的阻力(接近正常);Ⅵ级:能抵抗强大的阻力运动肢体(正常)。2、触诊:摸肤温时一般用手背测试并与对侧比较。第四章、治疗方法1、损伤散气辨证及其代表方:1)初期:伤后1~2周内,多用“下法”、“消法”①攻下逐瘀法:桃核承气汤,大承汤②行气活血法:桃红四物汤、复元活血汤;柴胡疏肝散、金铃子散、膈下逐瘀汤、顺气活血汤③清热凉血法:五味消毒饮、加味犀角地黄汤,四生丸,十灰散,小蓟饮子2)中期:伤后3~6周,多用“和”“缓”两法①和营止痛法:和营止痛汤,正骨紫金丹,七厘散②接骨续筋法:续骨活血汤,欣赏续断汤,接骨丹③舒筋活络法:舒筋活血汤,活血舒筋汤3)后期:伤后7周以上,多用“补”“温”两法①补气养血法:(四君子汤、四物汤、十全大补汤、八珍汤)②补养脾胃法:(参苓白术散、健脾养胃汤、归脾汤)③补益肝肾法(壮筋养血汤,生血补髓汤,养筋健骨汤,肾阴虚用四物汤加左归饮,肾阳虚用四物汤加右归饮)2、折顶横断或锯齿型骨折,如患者肌肉发达,单靠牵引力量不能完全矫正重叠移位时,可用折顶法。11中医骨伤科学复习术者两手拇指抵于突出的骨折一端,其他四指重叠环抱于下陷的骨折另一端,在牵引下两拇指用力向下挤压突出的骨折端,加大成角,依靠拇指的感觉,估计骨折的远近段骨皮质已经相顶时,而后骤然反折。反折时环抱于骨折另一端的四指将下陷的骨折段猛力向上提起,而拇指仍用力将突出的骨折段继续下压,这样比较容易矫正重叠移位畸形。用力大小,依原来重叠移位的多少而定。通过这以手法不但可解决重叠移位,也可以矫正侧方移位。此手法多用于前臂骨折。3、(重点)夹板固定:骨折复位后选用不同的材料,根据肢体的形态加以塑性,造成适用于各部位的夹板,并用系带扎缚,以固定垫配合保持复位后的位置。(1)夹板固定的作用机制:①扎带、夹板、压垫的外部作用力;②肌肉收缩的内在动力;(2)夹板固定的适应症与禁忌症:1)适应症:①四肢闭合性骨折(包括关节内及近关节内经手法整复成功者)。股骨干骨折因肌肉发达收缩力大,须配合持续牵引。②四肢开放性骨折,创面小或经处理伤口闭合者;③陈旧性四肢骨折运用手法整复者。2)禁忌症:①较严重的开放性骨折;②难以整复的关节内骨折;③难以固定的骨折,如髌骨、股骨颈、骨盆骨折等;④肿胀严重伴有水泡者;⑤伤肢远端脉搏微弱,末梢血循环较差,或伴有动脉、静脉损伤者。(3)常用的夹板材料:杉树皮、柳木皮、竹板、厚纸皮、胶合板、金属铝板、塑料板。(4)固定垫使用方法:一垫固定法:主要压迫骨折部位,多用于肱骨内上髁骨折、外髁骨折,桡骨头骨折及脱位。二垫固定法:用于有侧方移位的骨折。三垫固定法:用于有成角畸形的骨折。(5)夹板固定后注意事项:①抬高患肢,以利肿胀消退;②密切观察伤肢的血运情况,及时处理异常情况;③询问骨骼突出处有无灼痛感;④调整扎带的松紧度;⑤定期进行X线检查;⑥早期功能锻炼;⑦达到骨折临床愈合标准,解除夹板固定。(6)夹板固定的操作步骤: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