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复习资料汇集一、文化工业20世纪初,以霍克海默、阿多诺为代表的法兰克福学派,创造了与“大众文化”有关的“文化工业”概念,来指代大批量生产文化产品和推动文化产品生产的商业体系。从工业文明的批判观念建立了该学派的文化产业理论,分析了工业生产时代所有的大众传播文化产品,指出工业化的文化产品与其他非文化商品一样,具有同样的特征:商品化、标准化和大众化。阿多诺对流行音乐的分析,洛文塔尔对通俗文学和杂志的研究,赫尔佐戈对广播肥皂剧的研究,尤其是霍克海默和阿多诺对文化产业的著名研究,成为法兰克福学派最有代表性的研究案例。二、“文化资本”(capitalculture)“文化资本”是布迪厄将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中的资本概念进行扩展后提出的一个社会学概念。他将资本具体划分成三大形态:经济资本、文化资本和社会(关系)资本。正如布迪厄(PierreBourdieu)所说那样:1.经济资本,它可以直接转化为金钱;2.文化资本,在某些条件下,这种资本能够转换成经济资本;3.社会资本,它在一定条件下也可以转换成经济资本。三、公共民俗学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与追求“纯学术”的学院派相对立而产生于美国的、倡导“应用”实践的民俗学学派。其主要工作特点是:描述阐释民间文化;促进学生对多样性文化形态的研究;制作媒体资料和主持表现传统社区及其面临问题的展览和节庆;创立公众政策及市场条件来应用文化资源;与地方学者合作调查和立档处理。组织节日、展现社区文化、帮组地方社区。四、《技术世界中的民间文化》是鲍辛格的教授资格论文,也是他的代表作。初版于1961年,再版于1986年和2005年。它研究的核心问题是民间文化与技术发展之间的辩证关系和根本规律。本书采取的是系统的和结构的(共时性)方法,而不是局部的、历史的(历时性)研究。作者从现象学角度考察民众主体的视域融合,分别从空间、时间和社会的层面具体分析了民间文化与技术世界相互制约和彼此影响的本质联系,在大的概念框架下组织并容纳了各种看似具体的经验材料,为我们展示了一幅复杂多变的现实图景。它不仅是对日常生活的发现和启蒙,更是对普通民众主体性和创造性的凸显和解放,也促成了民俗学从古代文化的理论研究转变为当代日常生活的实践研究。五、神话——仪式批评该批评方法是神话——仪式学派的主要工具,弗雷泽和哈里森是该学派的早期代表者,他们都关注民间叙事与仪式模式之间的关系问题,研究了从仪式到神话、从巫术到宗教等一系列转变过程及其原因,揭示出仪式的周期重复性、集体情感性两大特点是神话或叙事艺术产生的最基本动力,拟人化则是关键环节,并厘清了希腊宗教由低级阶段通往高级阶段的线索。后来维克多.特纳和普洛普进一步挖掘研究该问题,在人类学和民间文艺学领域里取得了突出的成就。比如普洛普关注民间故事的成年礼原型;拉格兰则认为,英雄的模式,它起源于“神话学上的叙述,反过来这种叙述又是建立在英雄生命的仪式的高度:诞生、结婚、取得王冠、死亡”。六、伯明翰学派文化研究伯明翰学派的文化研究可以追溯到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一般来说,早期伯明翰学派的文化研究主要包括亚文化研究、历史研究和语言研究三大块(按照霍加特的起初计划,中心的主要任务是文学批评、历史-哲学批评和社会学,其中文学批评最为重要)。后期的伯明翰学派,其研究范围逐渐扩大,研究方法也异彩纷呈。主要包括:阶级和性别问题、种族问题、大众文化研究、媒体和观众研究、电影研究、身份政治学、美学政治学、文化机构与文化政策、文本与权利话语以及后现代时期的全球化问题等。后来,伯明翰学派相继出版了《仪式抵抗》《文化,媒体,语言》、《世俗文化》、《亚文化:风格的意义》、《切割与混和》、《躲在亮处》等一系列的学术成果。七、公共领域哈贝马斯所指的是一个国家和社会之间的公共空间,市民们假定可以在这个空间中自由言论,不受国家的干涉。通俗地说,就是指“政治权力之外,作为民主政治基本条件的公民自由讨论公共事务、参与政治的活动空间”。在抽象意义上讲,这与公共空间(又译公众场所、公众地方、公共场所;英文:publicspace或publicplace)是一个不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