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通报1卯6年第10期巧0o,⋯⋯,与从氏)变化同步,而在剩下区间与从ha相同。在从习与从氏)的交点,从Dav)达到极大值5.92。此时构型既非氏又非久[S(久=S(氏)],最大偏离几对称性。这些特殊构型(二面角为30+n60“)称为乙烷最大手性旋转异构体,或手性体。3.3分子轨道的分布图8给出了一个畸变水分子(不等键长)的孤对轨道等幅面的CSM分析。从图中从的值可以看出,不等键畸变效应对孤对轨道波函数分布的影响,从里到外逐渐减弱。感谢H.zabrodsky和D.Avnir教授提供他们关于CSM的研究论文。参考文献4结语与展望CSM是近几年出现的一个新的研究领域。CSM方法把对称性看作一种连续的而非分立的结构性质,实现了偏离任一二维、三维准确对称性程度的定量计量。部分解决了对一些模糊对称性的认识。目前,CSM方法已经拓展到分子手性的定量描述,建立了连续手性计量的方法。毫无疑问,用CSM方法处理受对称性控制或与对称性变化有关的现象,如化学反应、光谱中的“允许”和“禁阻”跃迁等,将会获得更深入全面的了解。李新洲,徐建军编著.超对称物理导论,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卯2李政道著,朱允论译.对称、不对称和粒子世界,北京大学出版社,1卯2orchinM,JaJTeHH.Symmetry,or悦tals,阴d印eetra,JohnWiley,1971BishopD.M,Gro叩丁七eoryandCbemistry.oxford,C】arendonPress.1973Cotto一1FA,CllemiealAPPlieationofGrouPTheory.Wiley,1971Symmetriesin阮ience.111:GruberB,Iachelol,Eds.NewYork、PlenunlPress,1988曹泽星,田安民,邸国森.科学通报,l卯3,38:233曹泽星,都国森.大学化学、1卯3,8(3):58肋br(x】skyH,PeleyS,AvnirD.J.Am.Chem.Sx.l卯2,11生7843Zabr浏skyH,PeleyS,Av山rD.J.Am.Chem.S天.1卯3,115:8278Zabr(对skyH,AvnirD.Ady.Mol.Struct.Res.1叨5,l:l乙飞br‘xlskyH,AvnlrD.J.Am.Chem.及r.l卯5,117:肠2毛细管电泳中的电渗及其控制朱英陈义*(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北京竺安1(刀照))摘要电渗在毛细管电泳中与淌度和容量因子同等重要,它决定或控制电泳的分离模式、分离过程及其分离重现性等。本文对电渗的作用、控制方法进行了系统讨论,并介绍了此方面的研究进展及有关的问题。关键词毛细管电泳、电渗、电渗控制1毛细管电泳中的电渗及其作用电渗是一种电致液体流动。在毛细管电泳(CE)中,电渗是指管中液体在直流电场作用下而发生的定向流动。大多数毛细管(石英、玻璃、塑料管等)在水溶液条件下,会产生指向负极的电渗流。当管壁接触溶液时,壁上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11关场一以一15收稿,1望玻玉一肠一12修回*联系人化学通报1卯6年第10期硅经基或残留的梭基即电离形成不具迁移能力的负电荷,同时在静电作用下,吸引溶液中的正离子形成双电层。此时界面中溶液一侧的正离子浓度高出溶液本体,一旦受电场作用向负极迁移,就会对溶剂施加单向推力,使之同向流动,产生电渗。由此可见,产生电渗必需:D存在固液界面并形成双电层;2)双电层中有且仅有一层电荷具备迁移能力;3)对界面施加平行的直流电场。电渗实际上是电泳的逆过程,对应的数学描述相差一个符号l’犯户e:n=Uem/百=A“Ce。/叮(l)气=呱/E=一A时、/叮(2)式中户,和从。分别表示电渗率和淌度;u、和呱分别为电渗速度和离子的迁移速度;几s和认。分别为固体表面和离子的电动电势;A为常数,球形离子取2/3,大表面取1,更详细的取值请见文献【l]:£和叮分别为溶液的介电常数和粘度;E为电场强度。由(2)式可知:固液界面越大,电量越多,产生的推力也越大;溶液体积及其粘度越小,越容易被推动,结果电渗就越大。CE中的毛细管具有很大的侧面/截面比,容积不过数微升,可产生很强的电渗流动,能使正负离子同向迁移,从而实现正负离子的同时分析:从。=户。S+#em(3)式中从。称为表观淌度。在缓冲液中加入准固定相或使用填充毛细管,可利用电渗的推力来实现中性组分的“电迁移”并获分离。毛细管中的电渗具有平面流形,能克服泵推动时抛物面流形引起的区带加宽作用,获得高效分离结果。一般地,CE中的迁移行为可用下式描述f’]:。一U/E一(却po+。护/(l+k)(4)式中拜和U分别称为权均淌度和权均迁移速度,k为容量因子,拜po为固定相的表观淌度,可以为零。(4)可改写成:;一。。+(彻p+Petn)/(l+k)(s)式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