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五小麦萌发前后淀粉酶活力的比较一、实验目的1.学习测定淀粉酶活力的方法。2.了解小麦萌发前后淀粉酶活力的变化。二、实验原理休眠种子中主要含有β-淀粉酶,而α-淀粉酶是在萌发过程中形成的。种子萌发时,淀粉酶活性随萌发时间迅速增加,将淀粉分解成小分子糖类,供幼苗生长。β-淀粉酶水解非还原端的第二个α-1,4-糖苷键,水解产物为麦芽糖。淀粉的水解产物麦芽糖有还原性能与3,5-二硝基水杨酸试剂反应,使其还原生成红色3-氨基-5-硝基水杨酸。在一定范围内,其颜色深浅与淀粉酶水解产物的浓度成正比,可用麦芽糖(或葡萄糖)浓度表示,用比色法测定淀粉生成的还原糖的量,以单位重量样品在一定时间内生成的麦芽糖的量表示酶活力。三、试剂1.0.1%标准麦芽糖溶液20毫升:精确称量100毫克麦芽糖,用少量水溶解后,移入100ml容量瓶中,加蒸馏水至刻度。2.pH6.9,0.02摩尔/L磷酸缓冲液100毫升3.1%淀粉溶液100毫升:1克可溶性淀粉溶于100毫升0.02摩尔/L磷酸缓冲液,其中含有0.006摩尔/L氯化钠。4.1%3,5-二硝基水杨酸试剂:1g3,5-二硝基水杨酸溶于20毫升2摩尔/L的氢氧化钠溶液和50毫升水中;再加人30克酒石酸钾钠,定容至100毫升。若溶液混浊,可过滤。5.1%氯化钠溶液300毫升6.海砂5克四、操作步骤1.种子发芽:小麦种子浸泡2.5h后,放人25℃恒温箱内或在室温下发芽。2.酶液提取:取发芽第三天或第四天的幼苗15株,放人乳钵内,加适量石英砂,加1%氯化钠溶液10毫升,用力磨碎。在室温下放置20分钟,搅拌几次。将提取液离心(1500转/min)6-7分钟。将上清液倒人量筒,测定酶提取液的总体积。进行酶活力测定时,将酶提取液用Ph6.9的磷酸缓冲液稀释10倍。取干燥种子15粒作为对照(提取步骤同上)。3.酶活力测定:(1)取25毫升刻度试管4支。编号。按下表要求加人各试剂(各试剂须25℃预热10分钟)。1(干种子)2(湿种子)3(标准管)4(空白管)酶液0.50.5--------标准麦芽糖溶液--------0.5----淀粉溶液1111蒸馏水------------0.5将各管混匀,放在25℃,水浴中保温3分钟后,立即向各管中加人1%3,5-二硝基水杨酸溶液2毫升。(?)(2)取出各试管,放人沸水浴中加热5分钟。冷至室温,加水稀释至25毫升。将各管充分混匀。(3)用空白管作对照;在500nm处测定各管的光吸收值,记录结果。4.计算本实验规定:25℃时3min内水解淀粉释放1mg麦芽糖所需的酶量为1个酶活力单位(U)。根据溶液的浓度与光吸收值成正比的关系,即:A标准/A未知=C标准/C未知C(酶液管浓度)=A酶×C标准/A标准则15粒种子或幼苗的总活力单位=C酶×N酶×V酶N为酶液的稀释倍数V为提取酶液的总体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