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artner魔力象限之应用性能监控1/26魔力象限之应用性能监控日期:2010年2月18日您需要了解的情况本文修订于2010年2月25日。如欲了解更多信息,请参见gartner.com上的更正页面。应用性能监控(APM)现在需要实现五大不同功能维度的协调决策,其中包括最终用户体验监控(end-userexperiencemonitoring)、用户自定义事务处理剖析(user-definedtransactionprofiling)、应用组件发现和建模(applicationcomponentdiscoveryandmodeling)、应用组件深入监控(applicationcomponentdeep-divemonitoring),以及应用性能数据库功能(applicationperformancemanagementdatabasecapabilities)。通过魔力象限,企业可指导厂商进行决策,并评估厂商是否能提供不同功能维度的支持。基本上,厂商产品会在这五大功能维度中有各自不会的表现,所以企业通常需要从不同产品系列综合选取,从而获得满足自身要求的最佳组合。魔力象限图1.采用魔力象限实现应用性能监控数据来源:Gartner(2010年2月)作者:WillCappelli企业需求推动IT运营管理进一步以应用为中心,同时应用管理的难度也在增大。厂商如何解决应用性能监控问题,将会对其是否在整个市场上占据重要地位产生重大影响。注释Gartner魔力象限评估工作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厂商可能会在我们完成分析报告后才发表更新产品。鉴于此,我们会在不同厂商的评价中明确指出分析的产品版本。我们鼓励您与厂商展开讨论,共同探索当前产品版本能不能解决我们所分析版本中的局限性问题。厂商的增减我们根据市场变化更改魔力象限和MarketScopes中的厂商名单标准。因此,不同时期魔力象限或MarketScopes的厂商名单可能不同。如果某家厂商某年出现在魔力象限或MarketScope名单里而次年又从名单消失,并非表示我们对厂商的评价有所变化,这可能反映了市场在发生变化以及由此导致的选择标准不同,也可能说明厂商的业务重点发生了变化。Gartner魔力象限之应用性能监控2/26市场概述市场发展动态过去5年来,IT运营管理部日渐趋向于以应用为中心。大多数IT运营团队仍认为基础架构组件的管理工作(如虚拟和真实服务器、网络和存储库)是其主要业务,但他们已经日益认识到,基础架构只有通过支持应用才能为企业带来价值,因此,在管理基础架构组件时如果不考虑到其对应用性能的影响,传统IT运营管理所投入的资金和工作也就很难说有什么意义了。企业决策者事实上始终是大型企业中以应用为中心的IT运营管理的主要拥趸,这正是由于他们已经越发认识到IT对实现与扩大利润与增值业务发挥着重要作用。对他们来说,IT对业务流程的实施所发挥的最大显著作用就是实现应用事务的可预见性和高效性。主要挑战不幸的是,在企业决策者和IT运营管理团队发现应用作为重要管理对象的同时,应用架构也在迅速发展变化,这使得应用性能的监控工作成为极大的挑战。应用架构在过去5年内变得越来越模块化。不管是否明确遵循服务导向架构(SOA),总趋势是应用商业逻辑细分为更加独立的若干组件来提高其灵活性,以便更好地满足不断变化的业务要求,并能进一步利用虚拟化或模块化的基础架构实现商业逻辑。应用架构不断分布化。尤其是自2001年经济衰退后大型企业广泛进行大规模整合的背景下,我们通常会发现,一个数据中心群能支持整个半球的用户和客户的需求(有时甚至能支持全球需求)。在大规模整合已经全面进行的情况下,人们才认识到,应用在为远程用户和客户群提供服务的过程中是唯一一个将IT基础架构资源与使用资源的物理位置连接起来的因素。换言之,企业(常常是无意间)迫使应用架构不断分布化,以满足物理基础架构集中化的需求。在一段时间内维护应用身份识别变得越来越困难。诸如Agile等流行应用开发方法需要极大加快改变生产过程中运行的应用代码。此外,在堆叠中,我们越来越倾向于采用后期绑定的技术(再一次倾向于灵活性),通常会在商业事务启动后相对很长时间才会绑定。这种后期绑定的偏好所造成的影响是,对于用户(和很多监控系统)而言,基础架构的不同路径每天会重复执行相同的事务操作,这会造成不同程度的资源消耗。最后,应用之间的界限以及应用和基础架构之间的界限也变得非常模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