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念】【概念】•角膜上皮部分剥脱,呈卷丝状,一端附着在角膜表面,另一端呈游离状态,称为丝状角膜病变。症状体征症状体征•1.患眼异物感或摩擦感。•2.角膜表面可见数个上皮索条,一端固定,一端游离。•3.常合并角膜点状上皮糜烂或表层点状角膜炎。病案分析病案分析•患者刘艳丽,女,32岁,因“左眼眼酸、畏光、流泪反复发作2年”为主诉于2012.12.18入院。患者查体:神志清,精神好。生命体征正常。测视力:右眼0.1左眼0.6,左眼角膜上方12点钟方位接近角膜缘处可见倒三角形(约3mm、3mm、3mm)表皮丝状改变,基底朝向角膜缘,尖端可见角膜基质瘢痕。患者于2012.12.1816:20在局麻下行“左眼羊膜移植术”,术毕于16:58返回病房,遵医嘱给予抗炎、营养药物治疗,二级护理,普食。【病因及发病机制】该病与下列因素有关:1.上皮细胞的异常增殖;2.基底膜与前弹力膜接合异常;3.类粘液形成过多,多见于乾眼病和腺病毒或单胞病毒感染,也可见于神经营养障碍性角膜炎,沙眼或胞疹引起的瘢痕性角膜结膜炎。此外角膜擦伤,戴角膜接触镜,内眼手术眼部包扎也可引起本病。•与角膜上皮细胞异常增殖变性,及泪液的异常分泌,泪黏液形成过多相关诱发或加重因素:一些眼部手术如角膜、晶状体手术、及长期持续的眼局部或全身用药如激素等•病毒感染、沙眼、角膜外伤、神经营养障碍性角膜炎•诊断和鉴别诊断诊断和鉴别诊断•1、有长期蒙眼病史,或患有角膜干燥症、绝对期青光眼等。•2、轻者仅有眼部异物感,重者角膜刺激症状明显。•3、角膜表面上皮呈卷丝状,可细如针尖,或粗如芝麻,一端附着于上皮,另端游离,多见于上方角膜缘附近临床表现自觉症状有异物感、畏光、流泪等。瞬目时症状加重,而闭眼时症状可减轻。角膜上可见卷曲的丝状物,一端附着于角膜上皮层,另一端游离,可被推动,长度从0.5mm到数毫米不等,能被孟加拉红染色。丝状物附着处角膜下方可出现小的灰白色上皮下混浊。与角膜的黏附通常较牢固,由于瞬目动作,丝状物可能会弯曲折叠,用力闭眼动作可能使丝状物从角膜面脱落,而残留角膜上皮缺损区,在此缺损区又可重新形成新的丝状物。丝状物可在不同位置反复出现。【治疗】查找病因,并针对病因治疗。患者若有接触镜戴用过长、用药不当(包括全身用药)、包眼时间过长等,应及时矫正。患者因丝状物引起的异物感明显时,可表面麻醉后机械拭去角膜丝状物,然后在结膜囊涂抗生素眼膏,包眼12~24小时,适当应用抗生素滴眼剂及眼药膏,防止继发感染发生。试用营养角膜上皮的药物。适当补充维试用营养角膜上皮的药物。适当补充维生素类口服药。生素类口服药。1010%半胱氨酸可减低丝%半胱氨酸可减低丝状物黏性,有利于卷丝的去除。局部使状物黏性,有利于卷丝的去除。局部使用高渗剂对本病也有治疗作用,常用者用高渗剂对本病也有治疗作用,常用者为为55%氯化钠溶液,每天点眼%氯化钠溶液,每天点眼33~~44次,次,晚上涂用眼膏。角膜上皮剥脱后可配戴晚上涂用眼膏。角膜上皮剥脱后可配戴软性角膜接触镜以减轻症状,同时局部软性角膜接触镜以减轻症状,同时局部使用不含防腐剂的人工泪液。使用不含防腐剂的人工泪液。【护理诊断】1、眼部异物感与角膜炎病情有关。2、疼痛与重度角膜炎病情有关。3、知识缺乏缺乏疾病的预防知识与保健。【护理目标】给与患者心理安慰告知病人疼痛的原因减轻病人的疼痛。嘱病人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减少感染的机会、避免用手揉眼。告知病人术后可能出现的问题与病人共同克服问题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向病人讲解有关的知识及术后康复的注意事项。治疗原则治疗原则•1.去除诱因。•2.表麻下擦去角膜丝状物。•3.角膜滑润剂及抗菌素眼膏涂眼。[常见护理诊断]舒适改变疼痛潜在并发症有传播感染的危险对症护理对症护理((11正确点眼。点眼时用棉棒轻正确点眼。点眼时用棉棒轻拉下眼睑,眼睛向上看,眼药水拉下眼睑,眼睛向上看,眼药水距眼距眼2~3cm2~3cm滴在结膜囊内滴在结膜囊内1~21~2滴滴即可,滴药后闭眼即可,滴药后闭眼2~3min2~3min,眼药,眼药水不能直接滴在眼球上,避免加水不能直接滴在眼球上,避免加重刺激症状。眼药水瓶口不能接重刺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