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卷第5期2012年10月晋中学院学报JournalofJinzhongUniversityV01.29No.50ct.2012山西近代教育改革的先驱——常麟书王瑛(山西师范大学历史与旅游文化学院,山西临汾041000)摘要:1840年以后,落后的中国命运堪忧。出身晋商常家、博学多才的常麟书在京城求学,受到维新思想的熏陶,萌生了教育救国的理想。他突破封建思想,组织韦华华诗社,迁学省城,当考取功名后毅然辞官回乡兴办笃初学堂,并自编教材《外史歌略》。笃初学堂开省内私立学校的先河,培养出一批优秀的人才,其教学理念、管理办法对当今中学教育都有借鉴作用。关键词:常麟书;新式学堂;山西近代教育中图分类号:K25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18o8(2012)05-0072-03晋商在中国近代史上占据着重要地位,不仅是经商管理方面,教育文化方面也做得很好,榆次常家的常麟书就是其中传播教育的佼佼者。本文拟从常麟书的个人生平、办学经验以及常麟书改革山西教育的影响这三部分进行探讨。一、常麟书个人生平(一)出生背景常麟书,“字绂章,号味经,别署约斋”,(1)1同治八年(1869年)出生在北常(常家在第九世按新建宅院分为一南一北,北常富于南常)。常麟书虽逢“同治中兴”,国家却仍处于被列强蚕食的状态,一些开明士大夫如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等人为了探索自强求富之道开展洋务运动,引进西方先进技术。相对于清朝统治的日趋衰落,此时的晋商各大家暂且处于稳定发展阶段,榆次常家迎来了经商的黄金时段“三怀十秉”时代。“三怀”指乾隆至道光年间北常第十世常怀圩、常怀玢、常怀佩,“十秉”则是道成年间第十一世的十位杰出经商者。在他们的带领下,常家的生意扩大到了国外,尤以茶叶突出。据《山西通志·对外贸易志》记载:“晚清,在恰克图从事对俄贸易的众多山西商号中,常家一门独占其四,堪称清代本省的外贸世家”。[136o“三怀十秉”时代为常家后代积累了雄厚的物质基础。常家在经历了道、咸两朝的“东伙分离”后,商号经营的权力落到了管家经理手中,东家有了更多闲暇的时间做有兴趣的事情,比如在家藏的书籍中汲取知识,常麟书便是其中之一。(二)求学背景常麟书从小就表现出了过人的才能,幼时识字读书,少年时读完《十三经》,这样的举动让师长们颇为震惊,于是家中便聘请德高望重的先生教他读书“成以大器期之”。(I)1之后常麟书连续考童子试、太原府试皆得第一名,甚至在后来参加辛卯科试时,不仅名列榜首而且将其试卷作为样板在全考场传阅。光绪十七年(1891年),22岁的常麟书考中举人,赴京会试没有成功,却得到翁同稣的赏识,进入国子监学习。在置身最高学府的七年中,适逢西学东渐,他不仅精心研究国学典籍,还接触了西方文化,了解了国外情况,特别读到了山西籍学者徐继畲的《瀛环志略》,颇受启发。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也是他决心进行教育实践时,常麟书参加癸卯会试,考中进士,在《榆次县志·选举考》历代举人表中,常麟书代表车辋村占有一席之地。常麟书成为常家第一位进士,在家中的威望逐渐提高。为13后兴办学堂奠定了基础。二、常麟书教育改革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爆发,身处京城的常麟书深感国耻之痛,经常写诗来抒发自己的悲愤之[收稿日期]2012—07—22[作者简介]王瑛(1989一),女,山西榆次人,山西师范大学历史与旅游文化学院,硕士,研究方向:中国近现代史。·72·王瑛山西近代教育改革的先驱——常麟书情。1898年发生戊戌变法运动,杨深秀——戊戌六君子之一——被常麟书尊为师长的山西籍学者,在这场运动中慷慨就义。这一系列的事情,让他对官场的腐朽顽固感到失望,心中萌发了教育救国的理想,遂始兴办新式学堂。(一)组织韦华华诗社,突破束缚青年时期的常麟书经常与堂叔堂兄们“以史籍词章相砥砺”,(,)s光绪十三年(1887年),常麟书与族内堂兄弟成立了“铧华社”,取义前途美好。从随后越来越多的人陆续加入诗社,可以看出诗社在常家的影响逐渐扩大。诗社每月定期活动,每个人将自己写好诗的卷纸交给诗社年长者评析,并要评出等第。常麟书即使在国子监读书时也不忘诗社子弟们的学习生活,经常将自己在外所学的新知识写成信寄回家中,给诗社添加了新鲜元素。诗社的社规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