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浊(慢性前列腺炎)诊疗方案一、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1-94),诊断如下:1)小腹、会阴、睾丸部有胀痛不适感,轻度尿频,排尿或大便时尿道口可有白色分泌物溢出。2)可伴有神疲乏力,头晕,腰酸痛,性欲减退,遗精,早泄,阳痿,不育等症。3)以男性中青年多见,常呈慢性经过,多反复发作。4)直肠指检,精室肿大有压痛,慢性者亦可缩小。5)前列腺液镜检,每高倍镜视野白细胞10个以上或成堆,卵磷脂小体显著减少或消失。2.西医诊断标准:参考《实用泌尿外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年)、《中国中西医结合男科学》(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5年),诊断如下:1)病史采集多为中青年男性,有尿频、尿急、尿痛、尿不尽、阴囊潮湿、会阴及小腹胀痛、腰酸、遗精、阳痿、早泄等症状。2)体格检查直肠指检可了解前列腺大小、质地、有无结节、有无压痛及其范围与程度,盆底肌肉的紧张度、盆壁有无压痛,按摩前列腺获得前列腺液。3)实验室检查①前列腺按摩液(EPS)常规检查:为临床上最常用的方法,当白细胞>10个/HP,卵磷脂小体数量减少,有诊断意义。②尿常规分析及尿沉渣检查:尿常规分析及尿沉渣检查是排除尿路感染、诊断前列腺炎的辅助方法。慢性前列腺炎推荐“两杯法”或“四杯法”病原体定位试验。③细菌学检查:包括血培养、分泌物培养及药敏试验。④其他病原体检查:包括衣原体和支原体检查及免疫反应等。4)器械检查①B超:B超检查可以发现前列腺回声不均,前列腺结石或钙化等表现,但目前仍然缺乏B超诊断前列腺炎的特异性表现。②尿动力学:尿流率检查可以大致了解患者排尿状况,有助于前列腺炎与排尿障碍相关疾病进行鉴别;尿动力学检查可以发现膀胱尿道功能障碍。(二)证候诊断: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1-94),诊断如下:1.湿热蕴结证:尿频,尿急,尿痛,有灼热感,排尿或大便时尿道有白浊溢出,会阴、腰骶、睾丸、少腹坠胀疼痛。苔黄腻,脉滑数。2.气滞血瘀证:少腹、会阴、睾丸坠胀不适、疼痛,或有血尿、血精。舌质紫或有瘀点,苔白或黄,脉沉涩。3.阴虚火旺证:排尿或大便时尿道有白浊滴出,遗精或血精,阳事易兴;腰膝酸软,头昏眼花,失眠多梦;舌红少苔,脉细数。4.肾阳虚损证:阳痿早泄,甚或稍劳后即尿道有白浊溢出;头昏神疲,腰膝酸软,形寒肢冷。舌淡胖,苔白,脉沉细。二、治疗方案(一)中医辨证施治:1.湿热蕴结证治法:清热利湿。方药:萆分清饮加减。萆、车前子、茯苓、丹皮、黄柏薢薢、苡仁、滑石、甘草、石菖蒲、川楝子、栀子等。中成药:前列安通片、龙胆泻肝片等。中药针剂:复方丹参注射液等。针灸:双阴陵泉(-)、双三阴交(-)、双足三里(-)、神阙(灸)。穴位贴附:阴陵泉、阳陵泉、中极、气海等穴。2.气滞血瘀证治法:活血祛瘀行气。方药:前列腺炎汤加减。桃仁、红花、赤芍、丹参、王不留行、元胡、牛膝、当归、三棱、小茴香等。中成药:前列安通片。中药针剂:复方丹参注射液、灯盏花注射液等。针灸:双阴陵泉(-)、双阳陵泉(-)、双三阴交(-)、双足三里(-)、双血海(-)、气海(-)、神阙(灸)。穴位贴附:阳陵泉、中极、气海等。3.阴虚火旺证治法:滋阴降火。方药:知柏地黄丸加减。知母、黄柏、生地、山茱萸、山药、丹皮、茯苓、泽泻、王不留行、川楝子、金樱子等。中成药:前列安通片、知柏地黄丸等。中药针剂:复方丹参注射液、参麦注射液等。针灸:双肾俞(+)、双肝俞(+)、双阴陵泉(+)、双三阴交(+)、双足三里(+)、神阙(灸)、关元(灸)。穴位贴附:肾俞、中极、气海等。4.肾阳虚损证治法:温肾固精。方药:济生肾气丸加减。肉桂、生地、熟地、丹参、山茱萸、茯苓、丹皮、杜仲、牛膝、乌药、金樱子、益智仁、菟丝子等。中成药:前列安通片、济生肾气丸等。中药针剂:参附注射液、复方丹参注射液等。针灸:双肾俞(+)、命门(+)、双阴陵泉(+)、双三阴交(+)、双足三里(+)、神阙(灸)、关元(灸)、气海(灸)。穴位贴附:肾俞、中极、气海等。(二)外治法1....